[实用新型]双频单馈天线和双频MiMo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90614.0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9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5/01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频 天线 mimo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频单馈天线和双频MiMo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无线上网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多。如在办公室,商务酒店等地高速的WIFI(无线局域网)上网,这就需要优良的吸顶天线提供优良的信号来覆盖,才能向用户提供高速、高质量的上网体验。在目前的市场上支持5.8GHz的终端越来越多,2.4GHz/5.8GHz双频段的WIFI成为主流。
另外,市场上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吸顶天线都是采用金属辐射体和金属底板的设计,也就是运用单极子与接地底板的天线设计原理。通常天线内部把3个2.4GHz单极子天线与3个5.8GHz单极子天线分成上下两层,上层布局是3个同极化的5.8GHz单极子天线且须在天线之间立起金属隔离板以增加天线间的隔离度,而下层采用与上层一样方式布局是3个同极化的2.4GHz单极子天线。此布局特点就是同一层单个天线方向图只覆盖120度,而3个天线方向图叠加一起就是360度以达到全向天线。优点就是可以增加单个天线最大增益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缺点就是3个天线是同极化且距离太近就必须增加金属隔离板使结构变得复杂,而且金属隔离板对天线辐射能量有较大吸收使天线效率提高比较困难。
从MiMo技术角度分析,此设计与MiMo运用多个天线同时收发传输信号以提高无线传输速度的理念相冲突,因为对于接收客户端在一个方向只能接收同频率的其中1个天线的信号;而另外,2个天线的信号由于方向图受同极化影响及金属隔离板阻挡是难以接收到的;同时,在结构设计上,市场上双频 MiMo天线其2.4GHz和5.8GHz的馈线是分开的,增加天线的加工设计难度,不易于批量生产。
因此,目前双频段的吸顶天线采用的都是双频双馈形式,在生产及其室内的无线覆盖布局中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馈式的双频单馈天线,旨在解决传统的双馈式双频单馈天线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及其无线覆盖性能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频单馈天线,设置于介质基板,所述介质基板立置于金属底板,所述介质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双频单馈天线包括:
振子,呈“T”形,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振子的纵向一端靠近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边用于馈电,且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边固定于所述金属底板;
谐振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谐振杆包括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子的横向两侧并相对所述振子的纵轴线对称;
接地部,呈“m”形,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接地部纵向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边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振子包括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呈矩形并纵向同轴相耦接,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横向宽度大于第二辐射部的横向宽度,所述第二辐射部未与所述第一辐射部耦接的一端靠近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部的纵向长度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纵向长度相等,所述振子的纵向长度值对应第一频率的二分之一波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呈条形,并与所述振子的纵轴线 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的中点连线的中点接近所述振子的几何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横向距离为1~3毫米,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横向距离为5~7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谐振杆和第二谐振杆的纵向长度值相等并对应第二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部的纵轴线与所述振子的纵轴线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部与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边相对的边为第一边线,所述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相耦接的边为第二边线,所述第一边线在垂直所述第一表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边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部包括呈矩形的连接部、第一直角弯臂和第二直角弯臂;
所述第一直角弯臂和所述第二直角弯臂均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基板的第一边接触,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弯臂的第一边、所述第二直角弯臂的第一边相耦接,所述第一直角弯臂的第二边、所述第二直角弯臂的第二边相对所述连接部对称并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90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成形加工用铝涂装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