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6279.7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刚;李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4H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巫敏;钱成岑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中型 自然通风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环基,尤其涉及一种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环形基础,属于自然通风冷却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建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环形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形式,冷却塔环形基础即环基为实心体。随着冷却塔不断向高大化发展,为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强度及刚度要求,环基的宽度及高度越来越大。由此,环基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环基所用混凝土量已达到塔筒混凝土量的40%~50%;然而,环基的宽度及高度主要由地基承载力及弯矩控制;环基的抗剪承载力远远未用足,环基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另外,目前采用的实心环基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基,充分发挥环基钢筋混凝土承载力,解决现有环基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基,所述环基为内部带空心孔洞结构的方形体。
作为优选,所述环基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长方形体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环基的纵截面为“回”形。
作为另外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环基的纵截面为“工”形。
作为另外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环基的纵截面为双“工”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基,具备以下优点:
1)、既满足地基承载力、环基强度及刚度要求,又可使环基得到充分利用;
2)、节约环基钢筋混凝土量约15~30%;
3)、采用该新型环基后,可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基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环基实施例2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环基实施例3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塔筒, 2-斜支柱, 3-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大中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环基设于冷却塔塔筒1的底部,在环基3的上方设有斜支柱2;本实用新型环基为内部带空心孔洞结构的方形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环基后的通风冷却塔,由于空心孔洞结构的存在,可节约环基钢筋混凝土量约15~30%;另外,由于常规环基为矩形截面,为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该新型截面后,可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
另外,该结构的环基充分发挥环基钢筋混凝土承载力,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环基强度及刚度要求前提下,去除未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混凝土,使截面得到充分利用,以达到节约钢筋混凝土量及减小温度应力作用。
实施例1:如图2所示,所述环基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长方形体结构;所述环基的纵截面为“回”形。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所述环基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长方形体结构;所述环基的纵截面为“工”形。
实施例3:如图4所示,所述环基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长方形体结构;所述环基的纵截面为双“工”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6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