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路锥自动收放的拨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5825.5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周义勇;李欣浩;王强;熊凯;董晓勇;吴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控研究所;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012 | 分类号: | E01F9/0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路锥自动收放的拨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国内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保养作业时,交通路锥的放置和回收都是由2到3名施工人员站在道路工程车尾部沿着高速公路特定路线进行放置和回收操作的,这种作业方式的作业速度慢、安全系数低、交通路锥码放间隔不统一,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城市快速道路作业时以上问题尤为突出。
而国外已经出现了交通路锥的自动放置和回收装置,根据资料收集,目前有英国、美国、法国、芬兰等国的公司研制开发了交通路锥自动收放系统并投入市场使用。目前国内没有交通路锥自动收放系统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属于国内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路锥自动收放的拨锥装置,针对路锥的横向传送,通过拨锥装置,能够将一摞路锥从皮带机上传送到收放箱机构,或从收放箱机构收回到皮带机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路锥自动收放的拨锥装置,其包括第一拨杆机构、第二拨杆机构和位于第二拨杆机构下端平移机构,所述第一拨杆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一膜片联轴器、第一拨杆、第一接触片和第一接触头;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一行星减速器,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连接第一拨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设有第一膜片联轴器,所述第一拨杆上设有第一接触片,第一接触片下方设有与第一接触片相对应的第一接触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拨杆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第二膜片联轴器、第二拨杆、第二接触片和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连接第二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设有第二膜片联轴器,所述第二拨杆上设有第二接触片,第二接触片下方设有与第二接触片相对应的第二接触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均呈L型,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的L型竖直杆分别位于两侧,所述第二膜片联轴器位于第一膜片联轴器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第三膜片联轴器、滚珠丝杠、直线导轨、导轨滑块、支撑座和角铁,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三膜片联轴器,所述第三膜片联轴器连接滚珠丝杠的一端,所述滚珠丝杠的另一端连接至支撑座,所述滚珠丝杠中部可滑动连接有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上固定有角铁,所述滚珠丝杠上均匀安装着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第四位置传感器、第五位置传感器、第六位置传感器和第七位置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滑块固定在第二膜片联轴器下方。
其中还设有用于带动拨锥装置工作的电控子系统和用于监控拨锥装置工作的监控子系统,该电控子系统主要由中控板、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继电器、接触器、操作面板、空气开关及电源组成;该监控子系统由摄像头、显示屏、线路和电源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结构简单,技术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路锥自动收放的拨锥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拨杆机构和第二拨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平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路锥自动收放的拨锥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拨杆机构10、第二拨杆机构20和位于第二拨杆机构20下端平移机构30,所述第一拨杆机构10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1、第一行星减速器102、第一膜片联轴器103、第一拨杆104、第一接触片105和第一接触头106;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1的转轴连接第一行星减速器102,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02连接第一拨杆104的一端,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02设有第一膜片联轴器103,所述第一拨杆104上设有第一接触片105,第一接触片105下方设有与第一接触片105相对应的第一接触头106。所述导轨滑块305固定在第二膜片联轴器203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控研究所;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控研究所;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5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增强微分发泡超轻汽车车身旋塑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螺纹金属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