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门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4710.4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5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46 | 分类号: | H02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箱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计量表计均安装在计量表箱中,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需将计量表箱的箱门打开才能够对计量表计及其线路进行维护。而计量表计及其线路的故障多发期一般多集中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时段,如大风、大雨天等。这样的天气容易导致箱门在打开后因天气原因自动闭合,从而伤到进行维护的工作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箱门支撑装置,以达到避免箱门闭合而伤到工作人员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箱门支撑装置,支撑于箱门与箱体之间,箱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支撑本体的第一端并与箱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支撑本体的第二端并与箱门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动槽,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为支撑本体的第一端;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槽内,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为支撑本体的第二端;定位部,设置于第二支撑杆上并与第一支撑杆具有卡紧状态,以限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支撑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沿第一连接杆长度方向延伸的螺纹孔;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凸起。
进一步地,支撑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连接杆,中间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中间螺纹凸起,中间连接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与螺纹凸起螺纹连接的中间螺纹孔。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包括夹子或卡钩。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为夹子,夹子包括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支撑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一操作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包括夹子或卡钩。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为夹子,夹子包括第三操作臂和第四操作臂,支撑本体的第二端与第三操作臂固定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箱门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本体上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箱门和箱体,从而可以防止箱门活动,进而能够达到避免箱门闭合而伤到工作人员的目的。
进一步地,将支撑本体设置为可伸缩地结构,能够根据工作需求调整箱门与箱体之间的支撑角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箱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门支撑装置,支撑于箱门与箱体之间。上述箱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10、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其中,第一固定部21设置于支撑本体10的第一端并与箱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固定部22设置于支撑本体10的第二端并与箱门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支撑本体10上的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连接箱门和箱体,从而可以防止箱门活动,进而能够达到避免箱门闭合而伤到工作人员的目的。
具体地,上述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均可以为夹子或卡钩,且上述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上述第一固定部21和/或第二固定部22为卡钩时,卡钩对应钩接于箱门和箱体上的排水孔或散热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均为夹子,每个夹子均包括两个操作臂。为便于理解,将其中一个夹子的两个操作臂命名为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将另一个夹子的两个操作臂命名为第三操作臂和第四操作臂。其中,支撑本体10的第一端与第一操作臂焊接固定,支撑本体10的第二端与第二操作臂焊接固定。
工作时,只需驱动对应地可以活动的操作臂即可将夹子打开并将其夹紧在箱体和箱门对应的位置,以实现支撑作用。
优选地,支撑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定位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47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