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4699.1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江;邓波;郭少宏;曹福想;陈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 |
主分类号: | G01N29/30 | 分类号: | G01N2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5280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检测 专用 比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检测的对比试块,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
背景技术
超声检测作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晶粒粗大、各向异性,与母材存在明显的异质界面等,超声波在其中传播时衰减严重、声束扭曲、易产生假信号,因此造成其超声检测试块发展缓慢,为超声检测在该领域的应用带来严重阻碍。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的标准试块。而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附录N中的对比试块仅适用于厚度10~50mm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接接头,但是对于板厚在3~10mm范围的薄板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接接头,尚未有对比试块。10~50mm奥氏体不锈钢对比试块上的人工反射体一般为直径是2mm的圆柱孔,且在加工人工发射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定位不精准,因此,不适于将此标准应用到3~10mm范围的薄板奥氏体上。由于薄板奥氏体不锈钢(指厚度3≤δ<10mm的板材)在压力容器中应用十分广泛,对在用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来说,很多缺陷都是内部缺陷,采用射线探伤有其局限性,如不能检测在用固定管壳式换热器焊接接头等。因此如果能在薄板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检验中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板厚在3~10mm范围的薄板对接焊接接头检测,且检测方便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包括块体、焊接接头和人工反射体,块体的厚度和材料分别与待检测工件的厚度和材料一致,焊接接头为对接接头,人工反射体为线切割槽,人工反射体位于焊接接头一侧的熔合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厚度和材料与待检测工件的厚度和材料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测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上人工反射体产生的信号与待检测工件上焊接接头两侧的融合线所产生的超声波信号相比较。由此,能够方便检测出待检测工件是否存在内部缺陷,提高检测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工反射体的深度为块体厚度的10%,由此,将其定为人工反射体即人工模拟缺陷的标准,便于待检测工件与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进行快速比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工反射体的长度与块体的长度一致。由此,便于得出人工反射体位于工件中部和边界所产生的信号,便于待检测工件上的焊接接头各个方向上存在的缺陷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块体的厚度为3~10mm,由此,可以方便板厚在3~10mm范围的薄板对接焊接接头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与待检测工件的焊接工艺相同。从而,便于待检测工件所测信号与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所测信号的直接比对,快速得到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块体为奥氏体不锈钢。由此,便于对薄板奥氏体不锈钢内部缺陷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块体上缺陷的当量直径小于2mm。由此,块体上不得出现明显缺陷,避免块体上较大的缺陷影响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超声检测专用对比试块,包括块体1、焊接接头2和人工反射体3,块体1的厚度和材料分别与待检测工件的厚度和材料一致,焊接接头2为对接接头,人工反射体3为线切割槽,一般线切割槽的槽宽为0.5mm,人工反射体3位于焊接接头2一侧的熔合线上。块体1和待检测工件均为厚度3~10mm的薄板奥氏体不锈钢,块体1的长度为180mm,宽度为30mm。
人工反射体3的深度为块体1厚度的10%,长度与块体1的长度一致,由《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得出当人工反射体3的深度为块体1厚度的10%的缺陷为薄板奥氏体所允许存在的最小缺陷。
焊接接头2的焊接工艺与待检测工件的焊接工艺相同,为了快速对采用相同焊接工艺的待检测工件进行检测,且对相似的焊接接头的工件采用相同的判断标准,在块体1上得到与待检测工件上的焊接接头相似的焊接接头2。
块体1上缺陷的当量直径小于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未经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佛山检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46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