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摔耐漏的碱性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4099.5 | 申请日: | 2013-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如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统量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摔耐漏 碱性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碱性电池,尤其是一种防摔耐漏的碱性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碱性电池是常见的一种干电池,现有的碱性电池结构一般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圆柱形电池钢壳,在电池钢壳内放置正极环,在正极环中部设置分隔体,分隔体内填充负极材料,正极和负极由分隔体进行分隔。现有的碱性电池的电池钢壳一端设正极帽,另一端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负极集电体,正极环与负极集电体之间存在一段空隙,这就造成了分隔体在此段空隙处没有支撑。一般分隔体采用隔膜纸,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的不当(如从高处跌落或摔落)会造成隔膜纸内负极物质的渗漏,从而造成短路,使得电池报废。
另外,现有工艺生产的电池,其中的隔膜纸被电解液长时间浸泡后,隔膜纸顶端开口部分会出现纸张强度降低,变形破裂的情况,导致隔膜纸内部的负极原材料流出,遇到隔膜纸外部的正极料,发生电池短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摔耐漏的碱性电池,使电话池更加抗摔,保证电池运输过程的安全。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摔耐漏的碱性电池,包括圆柱形电池钢壳,电池钢壳的一端上设置正极帽,电池钢壳的另一端为开口端,在开口端设置负极集电体;在所述电池钢壳内部设置正极环,在正极环与负极集电体之间存在空腔;所述正极环的中部设置通孔,在通孔中设置隔膜纸圈,隔膜纸圈靠近正极帽的一端封闭并顶住电池钢壳,隔膜纸圈靠近负极集电体一端开口;在所述隔膜纸圈内部填充负极物质,在负极集电体上设置负极集电铜针,负极集电铜针插入负极物质中;特征是:在所述正极环与负极集电体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海绵圈,海绵圈套设在隔膜纸圈外侧。
所述海绵圈的内圈与隔膜纸圈过盈配合,海绵圈的外圈与电池钢壳间隙配合。
在所述正极环与负极集电体之间的空腔中设置塑料环代替,塑料环套设在隔膜纸圈外侧,塑料环的一端顶住正极环,另一端顶住负极集电体。
所述塑料环的内径大于隔膜纸圈的外径,塑料环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电池钢壳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摔耐漏的碱性电池可以防止隔膜纸圈破裂、防漏,使电话池更加抗摔,保证电池运输过程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防摔的碱性电池包括电池钢壳1、正极帽2、负极集电体3、正极环4、隔膜纸圈5、负极物质6、负极集电铜针7、塑料环8、海绵圈9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柱形电池钢壳1,电池钢壳1的一端上设置正极帽2,电池钢壳1的另一端为开口端,在开口端设置负极集电体3;在所述电池钢壳1内部设置正极环4,在正极环4与负极集电体3之间存在空腔;所述正极环4的中部设置通孔,在通孔中设置隔膜纸圈5,隔膜纸圈5靠近正极帽2的一端封闭并顶住电池钢壳1,隔膜纸圈5靠近负极集电体3一端开口;在所述隔膜纸圈5内部填充负极物质6,在负极集电体3上设置负极集电铜针7,负极集电铜针7插入负极物质6中;
为了防止了隔膜纸圈5在运输或受撞击过程不发生泄露,如图1所示,在所述正极环4与负极集电体3之间的空腔中设置塑料环8,塑料环8套设在隔膜纸圈5外侧,塑料环8的一端顶住正极环4,另一端顶住负极集电体3;所述塑料环8的内径大于隔膜纸圈5的外径,塑料环8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电池钢壳1的内径;
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所述正极环4与负极集电体3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海绵圈9代替,海绵圈9套设在隔膜纸圈5外侧;一方面,海绵圈9可以耐高温,从隔膜纸圈5外侧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隔膜纸圈5变形破裂;另一方面,海绵圈9能及时吸收电池生产过程中洒落在隔膜纸外的电解液,让电池表面更清洁;
所述海绵圈9的内圈与隔膜纸圈5过盈配合,海绵圈9的外圈与电池钢壳1间隙配合;这样既可以保证生产过程抽真空的过程不会使海绵圈9从隔膜纸圈5上脱离,也不会造成海绵圈9与电池钢壳1接解过紧造成的不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统量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统量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4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取代苯基吡啶-4-酮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多糖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