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1102.8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铜 阴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铜电解生产辅助操作的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电解生产过程中,作为阴极的始极片在电解槽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解,达到规定的质量后,就要将其从槽中取出,重新放入新的始极片(所谓始极片就是在一张一定规格的薄铜片上铆接两片经对折的一定规格的矩形薄铜片,并在经对折后的中空位穿进一根阴极导电棒的阴极片)。根据工艺要求,新放入的始极片,要保持和其前后的阳极板之间距离均等,始极片两侧到电解槽两侧的距离均等。目前,操作中工人通常使用一直的不锈钢棒对其调整,因锈钢棒结构存在缺陷,因此导致劳动强度大,速度比较慢,工效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降低操作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包括杆体和安装于杆体一端的操作头,所述操作头包括头体,所述头体一侧固定第一横向操作部和第二横向操作部。
所述第一横向操作部和第二横向操作部与头体一体形成字母“F”形状。
所述操作头的头体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杆体的螺纹安装部,可以直接通过螺纹固定于杆体上。
所述第一横向操作部具有尖端结构,以便于撬动始极片。
所述杆体外表面覆盖绝缘层,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技术效果如下:结构简单,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的操作头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的操作头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解铜阴极调距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杆体1和安装于杆体1一端的操作头2,所述操作头2包括头体24,在所述头体24一侧固定第一横向操作部21和第二横向操作部22。所述第一横向操作部21和第二横向操作部22与头体24一体形成字母“F”形状,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工人操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在所述操作头2的头体24一端设置用于连接杆体1的螺纹安装部23,所述操作头2可以直接通过螺纹固定于杆体1上。所述杆体1外表面覆盖绝缘层,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横向操作部21具有尖端结构,所述尖端可以轻易的插入缝隙,以便于撬动始极片。本实施例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
上述杆体1可以是不锈钢管,且所述操作头2也可以是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形状如英文大写字母“F”的操作头,可以由不锈钢管制成。操作时,可用第一横向操作部21调整始极片的前后距离,翻过了可用第二横向操作部22支撑在阴极导电棒上,以该点为支点,通过转动,第二横向操作部22就将撬动始极片的铆耳,使铆耳根据需要向两侧移动到要求的位置,满足工艺要求。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1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合片材、与层合片材附连的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后炮膏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