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密封塑胶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8382.7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4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佳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密封 塑胶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设施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检查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修桥、筑路或者修建各种建筑物。全国各地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一种新兴的塑胶检查井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砖砌井,塑胶检查井与传统的砖砌井一样,主要用于雨、污水排放,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主要供养护工人定期检查和疏通管道、清楚污泥异物、防止管道堵塞等,是城市道路地下基础设施之一。由于这种新兴的塑胶检查井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水渗透、保护地下水源、使用寿命长和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而普遍在城乡建设中得到广泛地推广运用。现有的塑胶检查井大多由井座、井体和井盖组成,井体与井座连接,井座上连接有支管连接件,支管连接件再与外部管道连接,因此,这类塑胶检查井的连接部位过多,由于每一处的连接都存在密封的问题,因此降低了塑胶检查井的密封性,导致该种新型塑胶检查井的密封性能不好、强度不够、接缝困难,因此极易泄露污水,从而污染地下水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的新型密封塑胶检查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胶检查井密封性能不好、易泄露污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密封塑胶检查井,包括具有凸台的井座、与凸台连接的井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井座注塑连为一体的连接管件,连接管件另一端的外圆柱面呈波浪形锥轴状。
进一步地,凸台与井筒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圈。
进一步地,井筒、井座与连接管件均由硬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井筒和井座外表面均设有纵横交错的横截面为梯形的加强筋。
进一步地,井筒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脚踏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连接管件与井座之间的塑焊或粘接方式改为两者注塑连为一体,减少了因两者连接产生的密封问题;井座与井体在凸台处连接,提高了污水从连接处溢/渗出的难易程度,因此该塑胶检查井的密封性能好,不易泄露污水。
2、凸台与井筒之间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圈,污水从两者的连接处溢/渗出时被遇水膨胀橡胶圈吸收,遇水膨胀橡胶圈膨胀,填充了连接处的缝隙,保证了井筒与凸台的密封连接,不易泄露污水。
3、井座与凸台由相同材料的硬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相同材料的连接是最佳连接,提高了连接处的牢固性。
4、井筒和井座外表面均设有纵横交错的横截面为梯形的加强筋,使得塑胶检查井的强度、刚度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塑胶检查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井筒、2—井座、3—凸台、4—连接管件、5—波浪形锥轴状、6—遇水膨胀橡胶圈、7—脚踏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密封塑胶检查井,包括井筒1、井座2,井座2上设有一凸台3,凸台3与井筒1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凸台3与井筒1直接塑焊连接,也可以是凸台3一端伸入井筒1内过渡配合连接或者井筒1一端伸入凸台3内过渡配合连接。连接管件4的一端与井座2注塑连为一体,其另一端的外圆柱面呈波浪形锥轴状5。连接管件4的波浪形锥轴状5与外部管道内圆柱面的波浪形锥轴状啮合,内、外波浪之间形成一道道相互紧密连接的圆环销,外部管件要想从连接管件4中脱落,就需破坏一道道的圆环销,并且管件内极易产生正(负)压,波浪形锥轴状5结构将简单的拉(推)力分解为垂直压力和摩擦力,使得塑胶检查井连接可靠、密封性能好、不易泄露污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井筒1、井座2与连接管件4均由硬聚氯乙烯材料制成,之所以选用硬聚氯乙烯材料,是因为硬聚氯乙烯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刚度、许用应力,并且耐腐蚀、抗老化、密封性好。为了使井筒1和凸台3之间连接的密封可靠性,在井筒1和凸台3之间加设遇水膨胀橡胶圈6,该遇水膨胀橡胶圈6能够遇水膨胀。当井筒1和凸台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较差时,管道中的污水将可能从连接处溢出,加设遇水膨胀橡胶圈6后,溢出的污水被遇水膨胀橡胶圈6吸收并膨胀,填充连接处存在的缝隙,阻止污水的泄露而污染地下水。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佳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佳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8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