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式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6231.8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卢奕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奕燊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煤泥干燥中对含尘气体进行除尘的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选煤厂煤泥干燥系统采用的湿式除尘器对含尘气体进行除尘,现有的湿式除尘器包括装有水的除尘水槽、排气口开口朝下设置在除尘水槽内的尘气管道以及设置在除尘水槽内的喷淋口,除尘水槽中的水漫过尘气管道的排气口。含尘气体通过尘气管道的排气口进入水中进行第一次除尘,气体浮出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被喷淋口喷出的水进行第二次除尘,气体中的灰尘随水下落到水槽内的水中。水中尘污积攒一定量后由除尘水槽底部的排污阀门排出。水槽中水位的高低是通过排污阀门的开关进行调节,然而这样的手动调节并不准确,费力繁琐,并且经常出现以下情况:阀门开大了使水位低过排气口,使除尘效果降低,烟囱会下黑雨,污染周围环境;阀门开小了使水位过高,气路阻力变大,气体不易排出,造成产品水分偏高,产生次品。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自我调节水位高度的湿式除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式除尘器,包括除尘水槽、以及排气口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除尘水槽内的尘气管道,所述除尘水槽下部设有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设在除尘水槽底部的排污阀门,以及设置在除尘水槽底部的污水溢流管,所述污水溢流管的污水进口高于所述尘气管道的排气口,并与除尘水槽的水位控制线平齐。
基于上述,所述排污阀门污水出口连接排污管道,所述污水溢流管的下端口连通所述排污管道。
基于上述,所述污水溢流管上端密封,污水进口开设在所述污水溢流管上端的侧壁上。
基于上述,所述尘气管道的排气口上设置有排气网。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添加污水溢流管,并将所述污水溢流管的污水进口高于所述尘气管道的排气口设置,使水漫至所述污水进口时,会自动从所述污水进口流入所述污水溢流管,使得所述除尘水槽内的水平面自动保持在一个稳定高度,不会造成积水过多的情况,从而避免了通过控制所述排污阀门的流量来控制水位高度所带产生问题,实现了自我调节水位高度的目的。该湿式除尘器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自我调节水位高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污阀门;2.除尘水槽;3.尘气管道;4.污水溢流管;5.污水进口;6.排污管道;7.排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湿式除尘器,包括除尘水槽2、以及排气口开口朝下设置在所述除尘水槽2内的尘气管道3,所述除尘水槽2下部设有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设在除尘水槽2底部的排污阀门1,以及设置在除尘水槽2底部的污水溢流管4,所述污水溢流管4的污水进口5高于所述尘气管道3的排气口,并与除尘水槽3的水位控制线平齐。喷淋除尘时所述除尘水槽2内水位上升,水漫过所述排气口后并上升至所述污水进口5时,水过多时会自动从所述污水进口5流入所述污水溢流管4,使得所述除尘水槽2内的水平面自动保持在一个稳定高度,不会造成积水过多的情况,从而避免了通过控制所述排污阀门1的流量来控制水位高度所带产生问题,实现了自我调节水位高度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排污阀门1的污水出口连接排污管道6,所述污水溢流管4的下端口连通所述排污管道6。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使所述排污阀门1和所述污水溢流管4共用同一个所述排污管道6,结构合理,排水方便。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污水溢流管4上端密封,所述污水进口5开设在所述污水溢流管4上端的侧壁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由于所述污水溢流管4上端密封,当所述喷淋口喷水除尘时,水即使淋到所述污水溢流管4的上端时也会流到所述除尘水槽2内,而不会直接从所述污水溢流管4直接流走,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奕燊,未经卢奕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6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作测力计检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速提拉制备长程连续梯度纤维材料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