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镁合金熔炉内浇管校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5576.1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陆东伟;陈军;程勇;唐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熔炉 内浇管校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浇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镁合金熔炉内浇管校直器。
背景技术
镁合金熔炉内浇管的作用是将熔炉内的镁合金溶液输送到压铸机的压室内,工作过程中温度可达550℃,其结构如图5所示。
浇注完成后,镁合金熔炉内残留的镁合金溶液逐渐冷凝在内浇管内壁上形成堵塞,清理附着在内浇管内壁的凝固镁合金或氧化镁时需对其堵塞部位进行局部加热,清理完后急速冷却或自然冷却时由于散热不均,易发生内浇管弯曲现象,如图6,待其冷却后需进行校直,传统校直的方式是用榔头敲打弯曲部位,如图7,使用传统校直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耗时久,校直一支内浇管的时间约为30~60分钟。
2、成功率低,内浇管易报废。传统方法只能对弯曲量小的内浇管进行校直,且容易使其表面和内壁产生凹凸,无法保证镁液顺畅流通,对于弯曲量较大的内浇管则不能校直,只能做报废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镁合金熔炉内浇管校直器,校直速度快,成功率达到100%,避免了内浇管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镁合金熔炉内浇管校直器,包括内浇管支撑定位架和千斤顶,所述内浇管支撑定位架由底座和设于底座两边的竖直向上的支撑架组成,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内浇管定位孔,两个内浇管定位孔相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底座上设有一放置千斤顶的支撑板,所述千斤顶放置在支撑板上且支撑杆向上,千斤顶的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校正板,所述校正板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的弧度小于180°,两个内浇管定位孔与凹槽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校正板上的凹槽的半径大于内浇管的半径。
所述千斤顶为手摇式千斤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内浇管支撑定位架和千斤顶,所述内浇管支撑定位架由底座和设于底座两边的竖直向上的支撑架组成,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内浇管定位孔,两个内浇管定位孔相对,两个支撑架之间的底座上设有一放置千斤顶的支撑板,所述千斤顶放置在支撑板上且支撑杆向上,千斤顶的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校正板,所述校正板为横截面是劣弧的凹槽,该凹槽的轴向方向与两个内浇管定位孔相对,弯曲变形的内浇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内浇管定位孔中并使弯曲变形的凸面朝下,弯曲变形的凸面放置在校正板的凹槽中,加热弯曲变形的凸面并手摇千斤顶的摇手使支撑杆向上移动,直至弯曲变形的内浇管变回直管。凹槽相比传统的榔头具有更宽的作用面积,能较好的校直弯曲量较大的内浇管,也不会对内浇管的表壁形成凹凸,避免了对内浇管的损伤,采用千斤顶作为动力,效率高,缩短了校直时间。
千斤顶为手摇式千斤顶,便于移动且维护简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内浇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浇管弯曲变形示意图;
图7为使用传统方法校直弯曲变形内浇管示意图。
附图中,1为内浇管支撑定位架,1a为底座,1b为支撑架,2为支撑板,3为千斤顶,4为内浇管定位孔,5为校正板,6为内浇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一种镁合金熔炉内浇管校直器,包括内浇管支撑定位架1和千斤顶3,本实施例,所述千斤顶3为手摇式千斤顶,可通过摇手控制千斤顶的支撑杆上升或是下降。所述内浇管支撑定位架1由底座1a和设于底座1a两边的竖直向上的支撑架1b组成,支撑架1b通过焊接固定在底座1a的两边,支撑架1b也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a的两边。所述支撑架1b的顶端设有内浇管定位孔4,两个内浇管定位孔4相对。两个支撑架1b之间的底座上设有一用于放置千斤顶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与底座1a之间留有间隔,所述千斤顶3放置在支撑板2上且支撑杆向上,千斤顶3的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一个校正板5,所述校正板上设有沿纵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的弧度小于180°,两个内浇管定位孔与凹槽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设置在校正板上的凹槽的半径大于内浇管6的半径,本实施例,校正板5焊接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上,校正板5也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
使用时,将弯曲变形的内浇管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底座两边支撑架的内浇管定位孔4中,使弯曲的凸面朝下,移动千斤顶的位置,校正板5对应弯曲的凸面,摇动千斤顶的摇手,将千斤顶的支撑杆升高,至内浇管的弯曲凸面与校正板凹槽接触,继续摇动摇手升高支撑杆,将内浇管的两端抵紧在内浇管定位孔4中。用割炬将弯曲部位加热至200~300℃,同时缓慢摇动千斤顶摇手,直到弯曲部位变直。待内浇管自然冷却或用水急速冷却加热部位后再将其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5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