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4236.7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吕一波;王兰豪;王爱卿;刘亚星;满伟慧;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13/00 | 分类号: | B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悬浮液 密度 自动 测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选煤厂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重介质选煤生产过程中,必须对介质桶的液位、合格介质中的磁性物含量、介质密度、旋流器入口压力等参数要进行测控。目前,对选煤过程中参数的检测和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然而人工方式往往出现检测不准确、调节滞后、不便管理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高效的自动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选煤厂重介质悬浮液密度测控技术水平低、部分依靠人工劳动力的问题,提供一种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达到能够在线检测相关参数、实现介质密度自动控制、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选煤生产效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包括由超声波液位传感器、补水阀门、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组成的介质桶液位控制系统、由差压密度传感器、加水阀门、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组成的介质密度控制系统、由磁性物含量传感器、分流箱组成重介质悬浮液中煤泥含量控制系统、由变频器、压力传感器组成的旋流器入口压力控制系统和由下位机、上位机组成的集中控制系统;其中磁性物含量传感器、差压密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下位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变频器、加水阀门、补水阀门、分流箱的信号输入端均与下位机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下位机与上位机通过以太网连通,所述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和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分别与加水阀门和补水阀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选煤厂中重介质悬浮液密度各种相关参数的在线自动实时测控,保证重介质悬浮液密度稳定在合理范围内,具有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测控精度好、操作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重介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2、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3、超声波液位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磁性物含量传感器、6、差压密度传感器、7、下位机、8、变频器、9、加水阀门、10、补水阀门、11、分流箱、12、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重合质悬浮液密度自动测控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由超声波液位传感器3、补水阀门10、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2组成的介质桶液位控制系统、由差压密度传感器6、加水阀门9、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1组成的介质密度控制系统、由磁性物含量传感器5、分流箱11组成重介质悬浮液中煤泥含量控制系统、由变频器8、压力传感器4组成的旋流器入口压力控制系统和由下位机7、上位机12组成的集中控制系统;其中磁性物含量传感器5、差压密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4、超声波液位传感器3、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1、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2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下位机7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变频器8、加水阀门9、补水阀门10、分流箱11的信号输入端均与下位机7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下位机7与上位机12通过以太网连通,所述加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1和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2分别与加水阀门9和补水阀门10连接。所述下位机7采用西门子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上位机12为西门工控机。
作业过程为:下位机7根据超声波液位传感器3对介质桶的液位检测值和补水阀门反馈信号传感器2的反馈信号,计算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算出偏差控制对补水阀门10;下位机7根据差压密度传感器6对介质的密度检测值和加水阀门9反馈信号,计算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算出偏差,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加水阀门9进行控制;下位机7根据磁性物含量传感器5对磁性物含量的检测值和介质密度检测值,推导出非磁性物含量,计算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算出偏差,对分流箱11进行控制;下位机7根据压力传感器4对旋流器入口压力的检测值,计算测量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算出偏差,对变频器8进行控制;上位机12和下位机7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交换,可以对控制参数进行设定,显示重介质各参数检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4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检测装置
- 下一篇:装配机器人被动柔顺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