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灭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2560.5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姜谷兵;吴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凯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马相东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8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过电压 保护 功能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带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断路器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其触头经常处于较为频繁的分断工作状态。由于间隙小,过强的灭弧能力和其灭弧特性容易造成操作过电压,而这种过电压往往能达到电源电压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对电网及本身负载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层,引起很大的电气事故。目前现有技术中限制或减少过电压常采用在断路器灭弧装置外部再加装一个非线性电阻装置来解决过电压问题。但非线性电阻装置同灭弧室独立安装,不仅占据空间大,而且还会产生由于过多的连接点所带来的安装不便和安全隐患问题。如何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内部改进就可以实现过电压保护的断路器灭弧装置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断路器灭弧装置自身无法解决过电压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灭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绝缘外壳和固定安装于绝缘外壳内的第一灭弧室触头和第二灭弧室触头,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绝缘外壳内的非线性电阻和导电体,所述的第一灭弧室触头与第二灭弧室触头通过导电体并联,所述的非线性电阻串联在第一灭弧室触头上。
所述的第一灭弧室触头的额定开关容量大于第二灭弧室触头的额定开关容量。
所述的导电体为铜片。
所述的绝缘外壳的材质为高强度绝缘材料。
所述的非线性电阻为高能电阻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灭弧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进一步提高了抑制过电压的可靠性,形成了一体化结构,具有结构紧凑、装配简单的特点。通过在灭弧室上加装非线性电阻,不仅满足了抑制、吸收过电压需要,同时了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并且可以根据本区域的过电压情况实行过电压限制水平的方便调节,在吸收过电压的同时,使得灭弧触头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灭弧室触头、2-非线性电阻、3-第二灭弧室触头、4-绝缘外壳、5-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一种带有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绝缘外壳4和固定安装于绝缘外壳4内的第一灭弧室触头1和第二灭弧室触头3,第一灭弧室触头1和第二灭弧室触头3的安装按普通真空灭弧室的安装方式即可。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绝缘外壳4内的非线性电阻2和导电体5,非线性电阻2可以为高能电阻片,可以方便的增减片数;导电体5可以为铜片,用于电路传导使用;绝缘外壳4的材质为高强度绝缘材料,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第一灭弧室触头1与第二灭弧室触头3通过导电体5并联,第一灭弧室触头1与第二灭弧室触头3两者形成并联回路,非线性电阻2串联在第一灭弧室触头1上。 非线性电阻2设置为分流支路,第一真空灭弧室1与非线性电阻2串联后,再与第二灭弧室触头3形成并联回路。为了更好的节约成本,第一灭弧室触头1的额定开关容量大于第二灭弧室触头3的额定开关容量,第二灭弧室触头3主要起引导过电压作用,因此不需要过高额定开关容量,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
实际使用时,当断路器分闸时,第一灭弧室在打开瞬间将产生过电压,第一灭弧室触头1将过电压传导至第二灭弧室触头3,在积累一定过电压后非线性电阻2工作。非线性电阻2进行消除过电压操作,则在第二灭弧室打开时,电弧已经熄灭,达到了吸收过电压的目的,并且灭弧触头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凯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马相东,未经合肥凯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马相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25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CD40抗体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长行程永磁断路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