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四联杆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1778.9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6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冀俊杰;程军周;马兰松;马伟然;任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10 | 分类号: | B21C4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四联杆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钢生产的助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四联杆驱动装置,适用于立式助卷器。
背景技术
现代冷连轧机带钢出口最高速度已达35~40m/s。为了提高轧机生产率,缩短辅助操作时间,在冷连轧机组中的卷取机卷简均不采用钳口,而采用助卷器将带钢卷绕在卷筒上。因此,助卷机是轧钢生产中重要设备之一。
卷取机是带钢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带材生产中。助卷器分为卧式助卷器与立式助卷器。卧式助卷器通常为一独立设备安装在地坪上。立式助卷器通常安装在卷取机上,工作时本体设备抱紧卷筒工作,非工作状态下本体需脱离卷取机,摆动到空中。
随着现阶段钢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卷取设备正向着高速度、大张力、高自动化程度的方向发展。因此立式助卷器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本体处于空中状态,其安全性成为生产操作的隐患。
传统的安全机构为安全销,安全销将助卷器摆动的本体与固定机构固为一体,此种方式需要人工操作,仅作为检修时使用。若生产中每次助卷器的退出都需要安全销工作就需要将安全销增加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一般都需要能源介质提供动力。若正常生产中助卷器在退出过程中及退出位时失去动力,势必会对设备及人员造成危害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立式助卷器的安全机构不能随时保证助卷器的安全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四连杆驱动机构,保证助卷器在非工作状态下处于安全状态,在退出位失去动力情况下处于自锁状态,保证生产及人员操作的安全,不影响正常生产及维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四联杆驱动装置,包括助卷器本体和卷取机,助卷器本体铰接在卷取机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底部铰接在卷取机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杆二、连杆三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连杆三的另一端铰接在卷取机上,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连杆一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连杆一的另一端与助卷器本体的顶端沿径向用键链接固定。
上述驱动气缸可替换为液压缸。
助卷器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气缸有杆腔通气,无杆腔排气,驱动气缸克服卷取机本体自重及助卷张力,助卷器本体助卷工作。在非工作位时驱动气缸有杆腔排气,无杆腔通气,克服助卷器本体自重使助卷器本体处于完全退出位置,四连杆机构处于自锁状态,即使驱动气缸突然断气,助卷器本体的自重依然使四连杆机构处于自锁状态而不会产生摆动,处于安全状态。
助卷器本体退出工作位过程中,四连杆机构有一自锁临界位置,助卷器本体与四连杆机构一通过临界位后,即使驱动气缸不驱动四连杆机构也可在助卷器本体自重的驱动下到达四连杆机构的自锁位置。
本实用新型保证助卷器在退出位时,即使没有能源介质的情况下具有机构自锁,保证生产维护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结构保证助卷器在非工作状态下处于安全状态,在退出位失去动力情况下处于自锁状态,保证生产及人员操作的安全,不影响正常生产及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位时的四连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自锁临界状态时的四连杆示意图及其受力分析;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自锁状态时的四连杆示意图及其受力分析。
其中,1:卷取机;2:助卷器本体;3:连杆一;4:连杆二;5:连杆三;6:驱动气缸或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立式助卷器的四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助卷器本体2和卷取机1,助卷器本体2铰接在卷取机1上,还包括连杆一3、连杆二4、连杆三5和驱动气缸6,所述驱动气缸6的底部铰接在卷取机上,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杆二4、连杆三5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连杆三5的另一端铰接在卷取机1上,连杆二4的另一端与连杆一3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连杆一3的另一端与助卷器本体2的顶端沿径向用键链接固定。
如图2所示,驱动气缸6有杆腔通气,无杆腔排气,驱动气缸6活塞杆缩回,驱动气缸6克服卷取机本体2自重及助卷张力,助卷器本体2处于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1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PE管U型折叠变形机
- 下一篇:注塑料的原料配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