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1728.0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9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启;马一玫;刘帅;殷红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的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二五”期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率要达到10%的目标,每年可节约新鲜水资源70多亿m3,这可有效地缓解我国,尤其是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废水回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全国总的污水排放量是700多亿吨,全国再生水的用量只有16.6亿m3,仅占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的2%,距离10%的目标相差很远。因此要完成这一目标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水价的调整等宏观调控因素,更需要高效、清洁、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的可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再生水未来投资空间十分广阔。
再生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等经过预处理及生化法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排放水,再经进一步的处理后,达到某一用途的水质标准,如工业冷却用水、城市园林景观灌溉等而回用于该生产过程的潜在水资源。但在废水达标处理过程中,原污/废水中的母体化合物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化合物的组成、性质上发生变化,而且其分子形态与尺寸大小都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在深度处理中继续以生化法为主要净化工艺,则往往对COD(化学耗氧量)等关键控制水质指标的去除效率很低。目前再生水的处理技术常见的有膜技术、MBR法、Fenton试剂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等,或与其他物化方法,如絮凝、过滤等的组合工艺。但这些组合工艺不仅存在处理流程长、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等具体问题;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含水率高,处理成本高,尤其是含有I类污染物的污泥更是如此。污泥的直接排放或污泥管理不当就使得处理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目前废水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大量实验发现,催化剂的催化电解效率不仅与工作电极的电流密度值、电场强度相关,而且也与其在悬浮过程中瞬间位移上的电位差大小的关系密切。实验证明催化剂有效活化溶解氧成为活性氧的前提条件是在一个悬浮路径上需要存在大于0.66V以上的电压差。因此,在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中,在反应池的两端设置有数十对工作电极,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当在满负荷生产时,电解池施加在每对工作电极上的一定电流密度所需要的供电电源必须具有极高的总的供电电流输出与相对较低的工作电压;同时也需要与该供电电源相匹配的能够承受极高电流强度的供电干线(导线的截面积很大),然后再分配到每对工作电极上。这无疑增加了供电电源及供电干线的加工要求及其制造成本。
特别地针对改进后的双电解池废水处理系统,在这种双电解池废水处理系统中,采用绝缘材料把单电解池从中分隔成为两个等面积或等容积、结构一致的双电解池。因此,当双电解池串联工作时,需要提供两套独立的输电线路及两倍数量的工作电极对(其工作面积减少1倍)外,在最佳氧化状态下与满负荷生产时,还需要在两个电解池中的每对工作电极上施加相同电流密度的工作电流。因此,这就引起了并联安装的工作电极对的总电流值极高,此时就需要能够承受极高电流的供电干线(导线的截面积很大)及其匹配的供电电源(其具有极高的电流输出与10V以内相对较低的工作电压)。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
反应槽体,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所述反应槽体侧壁的上端;
电解装置,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和电源,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设于所述反应槽体内,所述电源电性连接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
电解供气系统,包括曝气管和空气泵,所述曝气管设于所述反应槽体的底部,所述空气泵外接于所述反应槽体;
催化材料,装填于所述反应槽体内;
还包括至少一对工作电极和多个感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反应槽体的两端侧壁上,且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相接。
优选地,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工作电极的正、负极之间。
优选地,所述工作电极为石墨板或316L板,所述感应电极为石墨板或316L板。
优选地,所述反应槽体由绝缘分隔板分隔成多个反应槽体,且相邻两个反应槽体之间设有联通管,水通过所述联通管从其中一个反应槽体进入相邻的另一反应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1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上水智能排空太阳能热水系统
- 下一篇: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