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3251.1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斌;朱春明;霍雨;赵建春;薛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18 | 分类号: | E04G11/18;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模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模板的支撑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变形缝模板的支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层、高层建筑中,为了控制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建筑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当建筑物平面长度过大时,设计师往往根据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通常,变形缝的宽度都比较狭窄,一般为200mm。对变形缝第一侧的墙体进行施工时,可以根据常规的方法支设模板,在模板的两侧对模板进行加固;但当先施工完变形缝第一侧的墙体后,变形缝另一侧的墙体则由于变形缝的宽度太窄,无法在靠近变形缝的这一侧按常规工方法对模板进行支设。
为了解决上述对变形缝后施工墙体的模板不能按常规方法进行支设的技术问题,目前该模板的支设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如图1所示,变形缝一侧的墙体12施工完成后,在变形缝处用聚苯乙烯泡沫5填充变形缝,以充当一侧的模板,另一侧直接按常规的模板支设方法进行模板1的支设,首先在预浇筑墙体的位置设置模板1,然后在模板1外侧设置木方2、以及与木方2固定连接的固定杆3、支撑固定杆3的斜撑杆4,该方法解决了从两侧同时设置斜撑杆4支设模板1对变形缝建筑不宜施工的难题。但是通过该方法完 成变形缝建筑的施工后,聚苯乙烯泡沫永久留置在缝隙中,减小了建筑物的抗震性,使施工后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并且施工时聚苯乙烯泡沫容易受压产生变形,影响施工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采用大型钢模板施工,该方法虽然容易对变形缝建筑施工,但是该方法无法保证施工墙壁的平整度,并且使用大型钢模板也不经济,增加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斜撑杆支撑模板占用的施工空间比较大,不宜在变形缝两侧支设模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该装置不需要通过斜撑杆支撑模板进行定位,而是通过对拉螺杆支撑模板,减小了支设装置的占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包括:
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两块模板平行设置,其外侧按照一定间距固定设置有多对平行的木方,所述木方上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有多对平行的固定杆,固定杆与木方呈十字垂直设置;在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木方与固定杆的交叉点处设置有通孔;
扣件,其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木方与固定杆的交叉点处;螺母,其固定设置在扣件上;
对拉螺杆,其穿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对应的螺母和扣件,连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在所述对拉螺杆上、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套管。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模板上、每两个对拉螺杆之间设置有一个钩头螺杆, 钩头螺杆的弯曲端设置在第二模板的内侧,另一端伸出第二模板连接扣件和螺母。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为胶合板,所述固定杆为双钢管,所述扣件为“3”形扣件。
优选地,所述扣件与固定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螺母焊接在扣件上,所述模板与木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解决了模板在变形缝建筑两侧不宜支设的技术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进行施工时,不需要在变形缝中填充聚苯乙烯泡沫,杜绝了变形缝建筑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保证了变形缝建筑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变形缝模板支设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模板 2.背楞 3.固定杆
4.斜撑杆 5.聚苯乙烯泡沫 6.变形缝
7.对拉螺杆 8.套管 9.扣件
10.螺母 11.钩头螺杆 12.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3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承式结构托换的支撑装置
- 下一篇:调节器的电磁线圈总成的自动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