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9993.7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彭耀丽;谢广元;王学霞;倪超;许光前;沙杰;刘博;蒋富歌;陈波;瞿望;王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4 | 分类号: | B03D1/14;B03D1/02;B04C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旋流微泡 浮选 分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尤其适用于高浓度、高灰细泥含量大、选择性差的煤泥的分选,也适用于其他矿物的分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资源地质条件的恶化、选煤厂大型化建设及重介旋流器的广泛应用,高灰难选细粒煤比例急剧增加,部分入浮原煤中-0.074mm粒级微细煤泥含量高达90%,煤泥可浮性很差,并进步呈现恶化的趋势,使煤泥分选的矛盾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①原生煤泥粒度呈微细化,把煤泥分选变成微细粒分选;②中煤泥含量大、灰分高、可浮性差,使煤泥变成高灰难选煤泥;③煤泥水浓度高,煤泥分选难度显著增加;④重介旋流器分选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入浮粒度下限降低、可浮性变差,煤泥分选难度进一步凸现。与此同时,随着煤炭储量的不断减少,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高灰难选细粒煤泥的出现使得煤泥分选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细粒粉煤的高效分选直接关系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目前分选细粒粉煤最成熟、有效的方法是浮选,常用浮选设备有浮选机和浮选柱。浮选机多槽串联,从第一室到最后一室的电机功率、搅拌强度、充气量均相同,不能满足物料的可浮特性随分选过程愈来愈差的分选要求;槽体浅,精煤泡沫层薄,无泡沫精选过程;泡沫中夹带高灰细泥多,选择性差,分选效率低;叶轮和喷嘴磨损严重,维修工作量大,维护费用高;占地面积大,需检修空间大,土建投资高;动力消耗大,因此传统浮选机已不再适应重选工艺变革后煤泥的浮选。近年来,浮选柱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新型浮选柱脱颖而出。其中由我国研制的旋流微泡浮选柱在现场实际应用较广,它集柱浮选、旋流分选和管流矿化为一体,实现梯级优化分选,不仅提高了分选效率,而且分选粒度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微米级,特别适用于重介工艺改革后微细粒物料的分选。但在处理煤泥水浓度较高的入浮煤泥和-0.074mm粒度级的微细煤泥量超过50%时的入浮煤泥时存在:高浓度煤泥水直接浮选时很难保证精煤和尾煤的灰分同时达到质量要求,保证了精煤灰分,尾煤灰分偏低,导致精煤损失于尾煤而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反之,保证了尾煤灰分,精煤灰分超标,导致“重介背灰”问题严重,影响精煤的回收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些煤泥选择性差,很难严格按照可浮性的好坏进行分选,导致部分高灰细泥在精煤升浮过程中因水力夹带和截留现象一同进入泡沫层,导致精煤灰分较高,甚至不合格;尾煤跑粗现象严重,造成精煤资源严重浪费;粒度过细,后续压滤脱水作业也难以正常进行。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是通过改变传统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使其分选得到三个产品,能够适应高浓度、高灰细泥含量大、选择性差的煤泥分选的浮选设备。从结构上而言,该浮选柱相当于将两台浮选柱串联,分选过程在两个柱体内完成,通过控制尾矿箱的高度和中矿排料阀开启的大小来调节泡沫层厚度和中矿的排放量,进而调节精矿的品位。在第二个柱体里,部分夹带的或选择性差的高灰细泥从泡沫精选段脱落进入落返区成为中矿,这样就避免出现传统旋流微泡浮选柱中总有部分物料处于循环状态的现象,从而提高分选效率。对于第三个产品—中矿的处理方法可根据其灰分高低单独作为中煤产品或者掺入尾煤。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产品结构易于调整的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三产品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设备,包括浮选柱、-喷淋水管、泡沫精矿收集槽、循环矿浆泵、气泡发生器、压力表、入料管、稳流板、锥形筒、尾矿管,所述的浮选柱包括上浮选柱和下浮选柱,上浮选柱和下浮选柱经弯管错位串联在一起,上浮选柱下部设有中矿排料管,所述的入料管设在下浮选柱的上部,所述的-喷淋水管和泡沫精矿收集槽依次设在上浮选柱的顶部。
所述的上浮选柱和下浮选柱的高度比为1:1~1:6。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旋流微泡浮选柱对高浓度、高灰细泥含量大和选择性差的煤泥分选效果差的问题,把浮选、串联浮选及旋流力场分选作用有机结合,根据物料的表面性质及密度的差异与内在联系,使物料经过浮选—串联浮选—旋流分选的强化分选机制,减少了精煤中高灰细泥的机械夹带污染,提高精矿产品质量。高灰细泥沿上浮选柱向下沉降最终从中矿排料管排出,可单独作为产品,或者视质量掺入不同的产品,产品结构调整灵活。与现有设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99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