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状零件倒圆角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9952.8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7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余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飞航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倒圆角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状零件倒圆角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中,板状零件的四角经常需要圆角处理,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工件定位后再用切刀进行切割形成圆角,在切割过程中工件会有晃动,影响倒圆角的精度,而且目前倒圆角模具的定位机构的操作步骤较多,尚有该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板状零件倒圆角模具,该模具应具有操作简单、精度高的特点,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板状零件倒圆角模具,包括平行布置的上模架和下模架;其特征在于:上模架的顶部通过一组连接杆与驱动机构相连,上模架的底部设有冲压块,冲压块底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上切刀,下模顶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下切刀,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左右两侧均呈圆弧形,每把下切刀分别与一把上切刀上下位置对应以形成倒圆角的切割部,在两把下切刀之间的下模架上还设有支撑板;下模架上还设有板状零件的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下模架前部的左侧、右侧的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以及设置在下模架后部的后定位块。
所述下模架的项面固定有一组竖直布置朝上伸出的导向柱,上模架套装在该组导向柱上,各导向柱上套装有对所述上压板施加向上压力的复位弹簧,导向柱的顶端安装有调节螺母。
所述下支撑板内设有至少一个电磁铁吸盘。
所述支撑板的高度等于下切刀的高度。
所述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的宽度匹配。
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冲床或钻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工件从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伸入,直至工件的端部抵到后定位,此时工件已准确定位,接着启动电磁铁将工件吸附(如果是不能吸附的工件如塑料,则电磁铁不启动),进一步固定工件,再将冲压块冲下,上切刀和下切刀一起完成切割动作,在工件的四角形成圆角,完成后冲压块上升,电磁铁断电,可以取回工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以及后定位块对工件进行定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配合电磁铁使用时可以更牢固地定位工件,提高加工精度,改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切刀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切刀B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板状零件倒圆角模具,包括平行布置的上模架3和下模架9;上模架的顶部通过一组连接杆1与驱动机构相连(液压冲床或钻床),上模架的底部设有冲压块11,冲压块底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上切刀12,下模项面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下切刀7,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左右两侧均呈圆弧形(图3中A段所示,推荐弧长等于1/4个圆,半径根据需要确定),每把下切刀分别与一把上切刀上下位置对应以形成倒圆角的切割部,在两把下切刀之间的下模架上还设有支撑板14,高度等于下切刀的高度;下模架上还设有板状零件的定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下模架前部的左侧、右侧的左定位块8和右定位块5,以及设置在下模架后部的后定位块13。
所述下模架的顶面固定有一组竖直布置朝上伸出的导向柱10,上模架套装在该组导向柱上,各导向柱上套装有对所述上压板施加向上压力的复位弹簧4,导向柱的顶端安装有调节螺母2。
所述下支撑板内设有至少一个电磁铁吸盘6,可以用来吸住铁件或某些钢件等金属材料。
所述左定位块和右定位块之间的间距与工件的宽度匹配。
所述电磁铁吸盘可以外购获得。
图2中虚线所示为工件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飞航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飞航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9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件翻转机构
- 下一篇:转向架构架端梁的折弯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