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4763.1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资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23/04 | 分类号: | B41F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80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对油墨印刷后的半成品玻璃进行烘干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论是汽车挡风玻璃的丝网印刷还是反光镜背面的涂层或是装饰玻璃的喷漆,玻璃表面涂层的烘干一般广泛使用烘干机来完成。
玻璃烘干机主要用于玻璃印刷的IR烘干。主机由传输、加热、热风循环、强力风冷、排废等五个部分组成,传动速度变频调节,烘干温度可根据不同的油墨温度自行设定,烘干段每节温度可单独调节。玻璃烘道采用了特种光波加热器,从效率和节能方面比较,优于传统烘干。然而现有的烘干机,尤其是玻璃烘干机,针对带有油墨的玻璃印刷品进行烘干时,会产生有毒的油墨蒸汽,如果有毒的油墨蒸汽排放到大气中,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油墨蒸汽还会影响被烘干印刷品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需对现有的烘干机进行改进,使其在烘干带有油墨的产品,如彩晶玻璃时不会产生有害的油墨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烘干机,该烘干机能够有效地去除烘干产品时产生的油墨蒸汽,进而解决了现有烘干机在工作时容易产生油墨气体而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包括加热室和传输装置,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与加热室内部相通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油墨过滤装置。
进一步,所述油墨过滤装置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中的滤芯,所述滤芯内填装有活性炭。
进一步,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风管与加热室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鼓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出风管与加热室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风管的出口处设置至少一层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传输装置将所述加热室隔开分成上下两层,所述加热室的上层设置红外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油墨过滤装置中还设置有由透气材料制成的滤芯支撑体,所述滤芯支撑体的截面成波纹状,所述滤芯放置在滤芯支撑体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包括加热室和传输装置,所述加热室上设置有与加热室内部相通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油墨过滤装置。在烘干机的出风管上加装油墨过滤装置,使得烘干时产生的有害油墨蒸汽能够被油墨过滤装置过滤掉,进而解决了因油墨蒸汽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烘干机上油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包括加热室1、传输装置2和鼓风机4,所述加热室1上设置有与加热室内部相通的出风管11,所述出风管11上设置有油墨过滤装置3,所述鼓风机4的出风口41通过进风管12与加热室1内部相连通。采用鼓风机4向加热室1内吹入空气,空气在加热室1内被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在加热室1内循环参与烘干玻璃印刷品上的油墨,使得烘干效率提高,烘干更加均匀,然而,油墨在高温下变成气体蒸发后容易进入到外界空气中,设置油墨过滤装置3后,能够将油墨蒸汽过滤掉,从而避免油墨蒸汽污染环境。
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油墨过滤装置3包括罐体31和设置在罐体31中的滤芯32,所述滤芯32内填装有活性炭。活性炭对油墨具有高度的吸附性,采用活性炭做为滤芯制成的油墨过滤装置3具有较高的油墨过滤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鼓风机4的进风口42通过出风管11与加热室1内部相连通。因为出风管11排出的是热风,为避免能量的浪费,将出风管11与鼓风机4的进风口42相连通,使得过滤后的热气能够得以重复利用,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管12的出口处设置至少一层过滤网13,该过滤网13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绒毛等杂质,减少了印刷油墨出现粘附杂质的质量问题。
作为上述实施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装置2将所述加热室1隔开分成上下两层,所述加热室1的上层设置红外加热装置14。采用红外线加热,能够由里向外来干燥漆膜,防止表面起皮或起泡,并且加快漆膜和涂层的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重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4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度可调式胎具
- 下一篇:一种副扇形板的电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