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洗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2952.5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泽兵;周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巨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2152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洗塔。
背景技术
当前覆铜板生产是采用湿法生产,胶水中含有30%~40%有机溶剂。基材在上胶机浸胶烘干过程,这些溶剂挥发到空气中,对环境影响很大的污染。对这些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废气通常是直接排放或将废气送入到废气焚烧炉中,把它烧掉。因应环保要求及经济效益,直接排放的已经很少有了,大多数覆铜板厂采用焚烧方式处理这些废气。覆铜板行业废气中含有DMF及丙酮,目前国内对DMF水洗塔技术较为成熟,但是仅能回收覆铜板行业废气里的DMF,废气经过水洗塔用水吸收DMF后,余下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雾及丙酮从水洗塔顶部排出,以往并无直接先对水雾进行处理,且其温度大于丙酮回收的温度,导致丙酮的回收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了能去除废气中的DMF还能在吸收丙酮之前先对水雾进行回收并能对其降温的水洗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洗塔,用于除去废气中的水雾并降低废气温度,所述水洗塔的顶部设置有出口,所述水洗塔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除雾器,所述至少两层除雾器靠近所述出口,所述至少两层除雾器上下设置,所述出口处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与出口连接,所述导管上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冰水管道。
优选地,所述除雾器设置有两层,所述两层除雾器分别为褶型除雾器、丝网除雾器,所述褶型除雾器与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丝网除雾器与出口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褶型除雾器包括多组折向板单元,所述多组折向板单元相连接,每两组折向板单元之间留有25mm的间隙,每组折向板单元的长度为600mm,每组折向板单元的宽度为375mm,每组折向板单元的厚度为256mm,每组折向板单元均由多个折向波形板构成,每个所述折向波形板的侧截面具有至少两个波形。
优选地,每个所述波形呈等腰梯形状。
优选地,所述丝网除雾器包括多个格子板,每个所述格子板由扁铁与钢丝交错构成,所述扁铁的宽度为25mm,所述扁铁的厚度为3mm,所述钢丝的丝径为6mm,所述多个格子板连接,每相邻两个所述格子板之间设置有用以固定两者的固定条,每个所述格子板内设置有丝网,所述丝网的厚度为150mm,所述丝网的丝径为0.23mm,所述丝网的密度为168kg/m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水洗塔内设置至少两层除雾器,至少两层除雾器上下设置,可以使得废气中的水雾得到充分吸收,使得水洗塔除了能吸收DMF之外,还能吸收水雾,从水洗塔内排出的仅有丙酮,后期对丙酮的吸收更为有利;此外,由于水洗塔内排出的水雾温度高于丙酮回收的最适温度,热交换器的设置,降低了排出的废气中的丙酮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褶型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丝网除雾器的折向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
图6是图4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水洗塔;2-出口;3-导管;4-热交换器;5-褶型除雾器;6-折向板单元;7-折向波形板;8-波形;9-丝网除雾器;10-格子板;11-丝网;12-扁铁;13-钢丝;14-冰水管道;15-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水洗塔,用于除去废气中的水雾并降低废气温度,水洗塔1的顶部设置有出口2,水洗塔1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除雾器,至少两层除雾器靠近出口2,至少两层除雾器上下设置,设置成至少两层,可以使得废气中的水雾得到有效的吸收,出口2处设有导管3,导管3与出口2连接,导管3上设置有热交换器4,热交换器4上设置有冰水管道14,热交换器4的设置用以降低从水洗塔1内排出的丙酮的温度,便于后期对丙酮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的除雾器设置有两层,两层除雾器分别为褶型除雾器5、丝网除雾器9,褶型除雾器5与出口2之间的距离大于丝网除雾器9与出口2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巨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巨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2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控制混合比例的燃气配比装置
- 下一篇:4D裸耳全息立体声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