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50703.2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7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04 | 分类号: | H02N1/04;B32B3/30;H02S10/12;H02J7/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韩龙;金卫文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力 摩擦 发电 太阳能 相结合 便携式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用电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如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等,可以说用电设备已经全面覆盖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目前,以上用电设备的充电过程大多都是在室内靠固定电源来完成。但有的时候,如出差、长时间野外工作、野外徒步旅行时,用电设备的电能耗尽又不能找到固定电源进行充电,这种情况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随着目前数码产品的普及,便携式移动电源的种类也随之快速增长而发展起来,便携式移动电源属于移动电源的一个分类,统指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其一般配备多种电源转接头,可随时随地为手机、数码相机、MP3、MP4、PDA、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多种数码产品供电或待机充电。
太阳能、风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绿色、清洁、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地域限制的特点。目前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技术都已经是比较成熟且公知的技术,尤其是将太阳能电池板用作便携移动电源是当下非常成熟的技术。
然而,把风力发电技术应用于便携移动电源已有先例但还不成熟,无法把移动电源做到足够小便于携带,同时发电效率很低。而且两种发电技术的单独应用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当阳光充足但无风的时候,风力发电机无法工作;当有风但阴雨天气时,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工作。因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单独使用风力发电机、或者单独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情况,造成了充电过程的不连续性,出现电能中断情况。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新型的结合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便携式移动电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既能利用风能,又能利用太阳能,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力摩擦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的内部的风力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控制电路模块,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摩擦发电机,每个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边缘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与一层或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和/或,所述多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中的至少两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形成所述至少一个摩擦界面中的两层中的至少一层为自由活动层,所述自由活动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构成摩擦发电机的两个输出电极。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别固定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或第二电极层与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
进一步地,第二电极层固定在第二基板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和第一电极层的一端共同固定在支撑件上,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极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
进一步地,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一起固定在第二基板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上,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并且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也形成有摩擦界面。
进一步地,至少一层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包括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和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共同固定在第一基板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一端和第二电极层的一端共同固定在支撑件上,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端分别为自由端;其中仅所述第一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与第二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之间形成有摩擦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50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