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坝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9982.0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5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昊;胡娟;龚德瑜;盛毅;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7/10 | 分类号: | E02B7/10;E02B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01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碾压混凝土与碾压堆石料共同修筑的复合材料坝。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工程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常采用可机械化施工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及碾压式堆石坝。
碾压式堆石坝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可避免大体积材料的远距离运输,抗震性能好,施工简便。但由于坝体上下游坡比较缓,因此坝型体积大。且坝顶溢流实现困难,需在岸边布置泄洪建筑物等设施,因此占地广,外形不美观。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上下游坡比陡,体型小,且坝顶可实现溢流,因此建筑物布置集中,占地小,外形美观。但往往由于大量的坝体混凝土材料需要外购,而不具备经济性。且坝体内部应力较小,其材料强度无法充分发挥,而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
碾压式堆石坝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各有优点和缺点,但是目前并没有将两者优点结合的坝结构出现。因为将两者整合并非简单的工程,若只是将重力坝和堆石坝简单结合后会存在两点问题:1、弹模的差异问题 ,2 、层间抗滑能力的问题。如果要将两者完美整合,就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同时进行大量繁琐的计算及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碾压式堆石坝及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上述缺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碾压混凝土和碾压式堆石组成的复合材料坝。主要适用于坝高小于60m的低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复合材料坝包括混凝土坝壳,所述混凝土坝壳内腔填充有堆石料;所述混凝土坝壳内壁与堆石料之间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垫层和过渡层。
所述混凝土坝壳厚度为2m~7m。
所述混凝土坝壳的材料为二级配碾压混凝土。
所述垫层厚度为2~4m。
所述垫层采用连续级配石料,所述连续级配石料中,颗粒最大粒径为80~10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含量为30%~50%,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含量为4%~8%。
所述过渡层厚度为2~4m。
所述过渡层采用连续级配石料,所述连续级配石料中,颗粒最大粒径为300mm,粒径小于5mm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含量小于15%,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含量小于5%。
所述复合材料坝包括彼此连接的溢流段和非溢流段。
下面结合设计原理及有益效果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复合材料坝的坝壳及体型与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相同,但在坝体内部受力较小的部分(应力较小区域)采用堆石料进行回填,在回填的堆石料与混凝土之间采用垫层与过渡层进行过渡。
采用垫层料和过渡料的目的,是防止堆石料和坝壳两种刚度相差较大材料之间变形和应力的突然变化,使应力传递均匀,防止发生裂缝。
所述的碾压混凝土坝壳,厚度为2m~7m,采用防渗性能好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
所述的垫层紧贴混凝土坝壳,垫层压实后能够协调变形,将坝壳所受荷载均匀传递至堆石料,而堆石料的反作用力也可均匀传至坝壳。
所述的过渡料置于垫层与堆石料之间,过渡料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垫层与堆石料之间的过渡。
在混凝土坝壳底部可设置廊道,方便检修和灌浆。
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材料坝的施工顺序和方法为:第一步,铺筑混凝土坝壳的底部混凝土至第一级高程并碾压;第二步,铺筑混凝土坝壳上、下游混凝土和垫层至第二级高程,进行全断面碾压密实;第三步,铺筑混凝土坝壳上、下游混凝土、垫层、过渡层至第三级高程,进行全断面碾压密实;第四步,铺筑混凝土坝壳上、下游混凝土、垫层、过渡层、堆石料至第四级高程,进行全断面碾压密实;直至坝顶。施工过程中,施工厚度等按照规定的施工参数进行。碾压混凝土、垫层料、过渡层料、堆石料均采用一套碾压设备进行碾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防渗性好。本实用新型坝壳全部采用混凝土,成为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渗体,具有很好的强度及防渗性能。
(2)体型小。由于外形与重力坝相同,坡比较陡,与普通的碾压式堆石坝相比,体积小。
(3)施工简便。坝壳采用碾压混凝土,坝身采用堆石料,施工时可采用相同运输及铺筑设备,均采用振动碾分层碾压密实。碾压混凝土和碾压堆石料施工技术成熟。两者结合采用全断面通仓碾压方式,施工效率高。
(4)造价低。充分利用开挖料及河床砂砾料,单价低。
(5)外形简洁美观。由于采用混凝土坝壳,可实现坝顶溢流,形成天然瀑布,尤其适合作为城市景观,成为景观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9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