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从黄铵铁矾中回收硫的柱状热处理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8899.1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谭宏斌;马小玲;侯小强;郭从盛;戴景艳;聂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C01G49/06;C01B17/04;C01C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2300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铵铁矾中 回收 柱状 热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加热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黄铵铁矾作为原料回收硫、氨、氧化铁的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铅锌冶金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铅锌总产量达到958.10万吨。对于年产10万吨的湿法工艺生电锌厂,若锌精矿含铁以8%计,则每年产出的黄铵铁矾约为5.3万吨[陈永明,唐谟堂,第19卷第7期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杨声海,等.NaOH分解含铟铁矾渣新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19(7):1322-1331]。我国铅锌金属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产品产能飞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黄铵铁矾的处理问题逐步凸现,不仅关系到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而且更关系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黄铵铁矾的热性质,在加热升温过程中发生热分解,不同温度分解的产物不同,如下反应式:
[邱电云,马荣骏.热酸浸出湿法炼锌中铁矾渣的处理方法[J].湖南有色金属,1994,10(3):158-162]。因此,将黄铵铁矾在高温煅烧,可回收氨气、氧化硫和氧化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铅锌冶炼厂副产物黄铵铁矾作为原料制备工业氧化铁的热处理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从黄铵铁矾中回收硫的柱状热处理炉,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炉体,该炉体围成的内部为炉膛,炉膛的上方设置上开口,炉膛的下方设置下开口,下开口位置设有偏心转塔,炉膛顶部设置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中部为宽大横切面,该宽大横切面的面积大于上开口的截面积,也大于下开口的截面积,燃料气体通过设置在炉体侧壁的喷气嘴进入炉膛宽大横切面的下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位于上开口的炉体侧壁设有振动给料机。所述底座下方相对下开口位置设有振动出料机。
所述炉体采用镁砖、方镁石砖、镁铬砖、粘土砖、高铝砖中的一种筑砌。
与传统黄铵铁矾制备工业氧化铁的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热处理炉采用立式大肚子炉膛结构,处理黄铵铁矾能耗低,工艺简单,生产过程零排放;另外可使用不同的耐火砖配合不同的燃料气体,使反应处理的氧化铁产品颜色可调(红、灰或黑),生产的氧化铁附加值高,可用于轻工业和炼钢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口,2、上开口,3、宽大横切面,4、炉膛,5、下开口,6、振动出料机,7、底座,8、偏心转塔,9、燃料气体喷气嘴,10、振动给料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柱状热处理炉包括设置在底座7上的炉体,该炉体围成的内部为炉膛4,炉膛4的上方设置上开口2,炉膛的下方设置下开口5,偏心转塔8置于下开口位置,炉膛中部为大于上开口和下开口截面积的宽大横切面,燃料气体(天然气或煤气)通过设置在炉体侧壁的喷气嘴9进入炉膛宽大横切面的下部燃烧,通过调节喷气嘴的大小及输入燃气的流量来控制炉内温度。原料通过振动给料机10,进入炉体上开口2,在热气流的烘托下,于炉膛4的宽大横切面上下位置充分反应,反应产生的固体因重力作用落入炉膛的下开口5,由振动出料机6收集最终产物,出料量可通过控制偏心转塔8的转速实现。反应产生的烟气上升,通过炉膛顶部的排气口1排出;使用单台图1的柱状热处理炉,炉内反应温度控制在700~900℃。炉体可用为镁砖、方镁石砖、镁铬砖、粘土砖、高铝砖中的一种筑砌。
采用图1热处理炉制备工业氧化铁的工艺为:在铅锌冶炼厂产生的黄铵铁矾中,加入添加剂、成形剂、气氛调节剂,搅拌均匀后,用盘式造粒机,将其制备成球状颗粒。通过振动给料机10,送入柱状热处理炉中,球状颗粒在柱状热处理炉炉膛4中,于700~900℃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得到氧化铁颗粒,氧化铁颗粒经柱状热处理炉的底部出口的振动出料机6排出,用球磨机粉磨、经洗涤后,得到氧化铁工业产品销售。反应产生的烟气通过炉膛顶部的排气口1排出,由铅锌冶炼过程中的酸浸液吸收后,送硫酸制备车间回收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8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