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6643.7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王俊杰;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滨化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5661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复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其清洁、高效的特点受到推广,尤其在工业生产型企业中应用较多,但是在运行使用中发现其存在部分缺陷,大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炉膛差压低,带负荷能差;2、燃烧低挥发分煤,其运行温度通低于煤粉炉,因此煤颗粒的燃烧时间相对较长,导致锅炉飞灰含碳量较高,有时甚至高达20%以上,从而影响过滤的效率;3、料层温度处于较高水平,为降低床温一般采用增加送风量的方法,但这会导致送风机电流增加,锅炉耗电量上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锅炉磨损加剧。
目前,虽然已经研究出对应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增加进料室、换热室及热循环水回路等组成的外置换热系统,以达到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但由于引入了外置循环回路,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运行和维护都比较繁琐;其它形式的飞灰复燃系统需要增加风机或使用压缩空气将灰连续送入炉膛,耗电量或压缩空气量较大,飞灰输送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效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装置,包括设置在锅炉前部的炉前灰仓,炉前灰仓下部连接有电动给料机,电动给料机通过管道将飞灰输送至锅炉,炉前灰仓上部连通有输灰管路,输灰管路另一端连接在锅炉后段的仓泵上,所述仓泵与静电除尘器相连,仓泵侧部通过气动阀门连接至灰库,所述炉前灰仓上还通过管道连接一储气罐,储气罐与空压机站相连。
所述炉前灰仓上设置有脉冲除尘器、料位计、压力真空释放阀和料仓气化装置,与储气罐连接的管道末端安装在脉冲除尘器上,脉冲除尘器可有效防止飞灰溢出。
所述炉前灰仓设置有2个。
所述仓泵在静电除尘器下方对称设置有2个。
所述炉前灰仓与仓泵外连接两者的管道上均设有控制阀。
所述电动给料机对应炉前灰仓设有2个,每个电动给料机分别连接两路向锅炉输灰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
1)锅炉后段的飞灰经过脉冲除尘器后返回至炉内再次参与燃烧,可有效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提高锅炉效率,同时能提高锅炉内循环灰的保有量,提高炉膛压差,从而大大增强锅炉的带负荷能力;
2)经过除尘器的低温灰进入料层后,能有效降低床温,降低一次风机电流,减小锅炉电量损耗;
3)设置电动给料机对进入炉膛的灰量进行控制,可保证进入锅炉的灰量均匀,防止因气力输送时灰量不稳定导致的锅炉运行异常;
4)该复燃装置通过增设两个炉前灰仓,结合电动给力机对输送的飞灰进行储存和回送,无需增加额外能量消耗,飞灰回送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灰复燃装置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炉前灰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锅炉;2、静电除尘器;3、控制阀;4、仓泵;5、空压机站;6、储气罐;7、电动给料机;8、炉前灰仓;9、脉冲除尘器;10、料位计;11、压力真空释放阀;12、料仓气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复燃装置,包括设置在锅炉1前部的炉前灰仓8,炉前灰仓8下部连接有电动给料机7,电动给料机7通过管道将飞灰输送至锅炉1,炉前灰仓8上部连通有输灰管路,输灰管路另一端连接在锅炉1后段的仓泵4上,所述仓泵4与静电除尘器2相连,仓泵4侧部通过气动阀门连接至灰库,所述炉前灰仓8上还通过管道连接一储气罐6,储气罐6与空压机站5相连。
所述炉前灰仓8上设置有脉冲除尘器9、料位计10、压力真空释放阀11和料仓气化装置12,与储气罐6连接的管道末端安装在脉冲除尘器9上,脉冲除尘器9可有效防止飞灰溢出。
所述炉前灰仓8设置有2个。
所述仓泵4在静电除尘器2下方对称设置有2个。
所述炉前灰仓8与仓泵4外连接两者的管道上均设有控制阀3。
所述电动给料机7对应炉前灰仓8设有2个,每个电动给料机7分别连接两路向锅炉1输灰的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滨化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滨化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6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