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低压套管气自动化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4637.8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于国华;孙春波;冯月营;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月营;孙春波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77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低压 套管 自动化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油田采油井上用的装置,是一种油井低压套管气自动化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抽油井中,套管内都要分离出天然气,天然气在套管内容易被盗窃分子用简易管线接走,造成资源浪费,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将套管封死,套管内的天然气不被排走,会影响抽油泵的泵效,甚至会造成抽油泵气锁而无法正常抽油,使油井不出油。如果将套管与出油管线连接,可将套管气排至出油管线被采收,如中国专利20920104753.2《套管气回收井口装置》就能将抽油井的套管气直接排入到出油管线上,使天然气得到回收利用,但它的条件是必需要套管气的压力高于出油管线的压力才能实现,当油井套管气压力低于出油管线的压力时就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油井低压套管气自动化回收装置,使其能将抽油井的套管气在低于出油管线压力时也能回收套管气,避免天然气被盗,避免套管内的天然气影响抽油泵泵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压力流量控制仪、过滤器、压力变送器、进气管、排污电磁阀、排污阀控制仪、增压排气管、压缩机、调压阀、流量计、单流阀,进气管左端与油井的套管连接,进气管右端与过滤器联通,进入过滤器的套管气流入压缩机,经压缩机增压后流过调压阀、流量计、单流阀,经增压排气管流入出油管线,进气管上安装压力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将压力信号传至压力流量控制仪,压力流量控制仪接受到压力变送器的信号后再向压缩机发送开关指令,经过流量计的气量由信号线传至压力流量控制仪,气量由压力流量控制仪记录并显示,过滤器的下部安装排污电磁阀,排污阀控制仪的信号传输线与排污电磁阀连接。
流量计与单流阀之间安装输出电磁阀,输出电磁阀由压力流量控制仪通过信号线输送的信号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将低压套管气增压后排到出油管线内被回收利用,根据套管气的压力能自动控制压缩机的开、停,套管气被回收后消除了能源浪费,也消除了对抽油泵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压力流量控制仪1、过滤器2、压力变送器3、进气管4、排污电磁阀5、排污阀控制仪6、增压排气管8、压缩机9、调压阀10、流量计11、单流阀13,进气管4左端与油井的套管连接,进气管4右端与过滤器2联通,进入过滤器2的套管气流入压缩机9,经压缩机9增压后流过调压阀10、流量计11、单流阀13,经增压排气管8流入出油管线,进气管4上安装压力变送器3,压力变送器3将压力信号传至压力流量控制仪1,压力流量控制仪1接受到压力变送器3的信号后再向压缩机9发送开关指令,经过流量计11的气量由信号线传至压力流量控制仪1,气量由压力流量控制仪1记录并显示,过滤器2的下部安装排污电磁阀5,排污阀控制仪6的信号传输线与排污电磁阀5连接。
流量计11与单流阀13之间安装输出电磁阀12,输出电磁阀12由压力流量控制仪2通过信号线输送的信号控制开关。
调压阀10上安装压力表7。
运行时,压力流量控制仪1通过采集压力变送器3信号在
当压力变送器3采集到套管压力高于0.2MPa时,其信号被送至压力流量控制仪1,压力流量控制仪1指令压缩机9启动,将套管气增压输出到增压排气管8,增压排气管8与出油管线连接,套管气被回收利用,从套管内回收的天然气通过流量计11测量其流量,测出的流量被信号线送到压力流量控制仪1显示和储存。当压力变送器3采集到套管压力低于0.2MPa时,其信号被送至压力流量控制仪1,压力流量控制仪1指令压缩机9停机。排污电磁阀5由排污阀控制仪6控制定时排出过滤器2中过滤出来的杂质,防止杂质影响设备工作。
单流阀13的作用是防止出油管线压力高于套管压力时出现的倒流。输出电磁阀12的作用是为了停产时截断流程,使各设备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全部设备安装在工作房里,避免雨雪浸蚀和防盗,工作房上有透明玻璃,可以观察内部设备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月营;孙春波,未经冯月营;孙春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4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抓取棒料的机械手机构
- 下一篇:米饭塑形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