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移动式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4195.7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3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曾浩;孙淮林;朱和锦;吕宁;郑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0 | 分类号: | G01N3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鸿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移动式 催化剂 性能 评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具体是指一种车载移动式用于测试SCR脱硝催化剂性能的评价装置。
背景技术
“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被列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设施建设是完成氮氧化物减排约束性考核指标的关键工程。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是我国燃煤电厂锅炉主流脱硝技术,而蜂窝式催化剂是SCR系统的核心,属于易耗品,寿命一般是2万小时左右。
国产蜂窝式催化剂,其活性直接关系到烟气的脱硝效率。现有的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一般都是从电厂主体烟道引出一股旁路烟气,建设一个固定式的测试操作平台,在不同电厂烟气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均需重新建设一个,导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移动式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是:
一种车载移动式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包括车箱、烟气引风机、加热器、混合器、反应器、液氨罐、固定式气体分析仪和自控装置。
所述烟气引风机通过管道经加热器、混合器后与反应器相连通;
所述加热器入口通过管道与固定式气体分析仪相连通;
所述反应器出口通过管道与固定式气体分析仪相连通;
所述液氨罐通过管道经由稳压阀、调节阀、流量计后与混合器相连通;
所述的加热器出口处安装有一温感装置;
所述反应器中部安装有一温感装置;
所述温感装置均通过数据线缆与自控装置相连;
所述反应器出口管道上安装有烟气流量计;
所述烟气流量计通过数据线缆与自控装置相连;
所述烟气引风机、加热器及反应器分别通过一电缆与自控装置相连;
所述烟气引风机、混合器及反应器的出口处上均安装有压力表;
所述烟气引风机、加热器、混合器、反应器、液氨罐、固定式气体分析仪和自控装置均安装在车箱内。
本实用新型将所有的装置都安装在车箱内具有可移动性,便于在不同电厂烟气条件下进行测试,可对不同类型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移动式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车箱、2-烟气引风机、3-加热器、4-混合器、5-反应器、6-液氨罐、7-稳压阀、8-调节阀、9-流量计、10-固定式气体分析仪、11-自控装置、12~14-压力表、15~16-温感装置、17-烟气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理解,现结合图1举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车箱1、烟气引风机2、加热器3、混合器4、反应器5、液氨罐6、固定式气体分析仪10和自控装置11。
所述的烟气引风机2通过管道依次与加热器3、混合器4、反应器5相连;
所述的加热器3入口通过管道与固定式气体分析仪10相连;
所述的反应器5出口通过管道与固定式气体分析仪10相连通;
所述的液氨罐6通过管道经稳压阀7、调节阀8、流量计9后与混合器4相连通;
所述的加热器3出口处安装有温感装置15;
所述的反应器5中部安装有与温感装置16;
所述的温感装置15与16均通过数据线缆与自控装置11相连;
所述的反应器5出口管道上安装有烟气流量计17;
所述的烟气流量计17通过数据线缆与自控装置11相连;
所述的烟气引风机2、加热器3、反应器5通过电缆与自控装置相连;
所述的烟气引风机2、混合器4及反应器5的出口处上分别安装有压力表12、13、14;
所述的烟气引风机2、加热器3、混合器4、反应器5、液氨罐6、固定式气体分析仪10和自控装置11均安装在车箱1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由电厂主体烟道引出一股旁路烟气,按照实际设计空速,经挡板控制流量进入烟气引风机2,再经加热器3被加热到电厂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温度约350℃,作为模拟烟气。由液氨罐6提供的还原剂NH3经稳压阀7、调节阀8、流量计9后,在混合器5与模拟烟气混合到达反应器6,经过截面为150mm×150mm的蜂窝状SCR脱硝催化剂,反应后经管道回到电厂主体烟道。
根据固定式气体分析10测量的反应前后烟气中的NOx、SO2含量,经计算可得到脱硝率与SO2/SO3的转化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节能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41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