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4052.6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龙敏健;陈静;彭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管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超强真空降水井施工方法的井管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降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地下室、地下商场以及地铁车站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多,深度越来越大,这样对降水的深度和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现有的真空降水技术,在水位下降以后会有空气进入真空深井内,会导致真空度衰减,从而降低了降水效果。因此现有的降水技术在使用和效果上都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管结构,可大幅提高降水工程效果、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良好效果,而且工艺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井管结构,包括地上管和地下管两部分,地上管通过法兰盘和螺栓与地下管连接,地上管的管口设有封板,封板上设有真空表、排水管和抽真空接口;地下管由上至下分别为真空段、过滤段和沉淀段。
前述井管结构中,所述过滤段的井管上均布有过滤孔,过滤孔外设有过滤网,过滤段的管内设有抽水泵和液位控制器,抽水泵与排水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井管,在保障透水效果的同时,隔绝了空气进入超强真空降水井内,避免了普通真空深井在水位下降后由于空气进入井内导致真空度衰减的缺陷,在降水时,能够大幅提高降水效果,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良好效果,而且工艺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效果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的井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上管、2-地下管、3-封板、4-真空表、5-排水管、6-抽真空接口、7-真空段、8-过滤段、9-沉淀段、10-过滤孔、11-井管、12-过滤网、13-抽水泵、14-液位控制器、15-地下水位线、16-真空泵、17-抽气管、18-抽水管、19-阀门、20-泥浆池、21-滤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超强真空降水井施工方法所构建的,该方法按以下工艺流程施工:测放井位→埋设护口管→安装钻机→成井施工→钻进成孔→清孔换浆→下井管→围填滤料→洗井。埋设护口管时,护口管底口插入原状土层中,管外用粘性土或草辫子封严,护口管上部高出地面0.10m~0.30m。成井施工时,施工机械设备选用GPS-10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成孔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成孔工艺。钻进成孔时,上部钻进采用轻压慢转,钻压为15~35KN,转速20~50rpm;当钻具全部进入砂层后,适当加压,提高转速;成孔施工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密度控制在1.10~1.15,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泥浆循环采用泥浆箱进行循环。清孔换浆时,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0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08,孔底沉淤小于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使用完后的泥浆通过泥浆箱运出场地进行处理。下管时,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孔径5cm的扶正器,扶正器采用梯形铁环,上下部扶正器铁环交错设置。围填滤料前,在井管内下入钻杆至离孔底0.30m~0.50m,井管上口加闷头密封后,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边进行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从滤水管内向外由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返浆,使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到1.05,然后开小泵量按井的构造设计要求填入滤料。洗井时,采用活塞从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拉出孔口,当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换用真空泵抽水洗井,吹出管底沉淤,直到水清不含砂为止,试抽成功则代表成井完成。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并用于上述方法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管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结构包括地上管1和地下管2两部分,地上管1通过法兰盘和螺栓与地下管2连接,地上管1的管口设有封板3,封板上设有真空表4、排水管5和抽真空接口6;地下管2由上至下分别为真空段7、过滤段8和沉淀段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4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压式电子钟显示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池及其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