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打捆割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43435.1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民 |
主分类号: | A01D37/00 | 分类号: | A01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4100 黑龙江省黑河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打捆 割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水稻打捆割晒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逐步进入机械化时代。各种农用机械设备应运而生,水稻割晒机便是其中的一种,但目前田间使用的割晒机,均是简单的将水稻割倒后摊放在稻田中,需要人们进行二次的打捆工作,工作效率低,耗费体力。
因此,如何对水稻割晒机进行改进,使其在割水稻的同时可以进行打捆工作,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打捆割晒机,以解决以往割晒机存在的无法完成打捆工作,效率低,耗费人们体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打捆割晒机,所述割晒机包括用于切割水稻的割台1和通过连杆2与割台1后方相连的拖拉机3;所述拖拉机3的动力输出箱通过传动轴9与割台1的动力输入箱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割台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杆4,所述支杆4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轮5;
所述拖拉机3为履带式拖拉机,且拖拉机3的履带上方设置有用于传输水稻的传输装置7,所述传输装置7的传动轮与变速箱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与拖拉机3的主动轮相连,所述拖拉机3的后方还设置有机座8,且机座8位于传输装置7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稻打捆割晒机,以拖拉机作为动力和操作系统,带动和操纵割台的工作,其中,在割台的两侧设置有支杆和支撑轮,用于实现对割台的支撑,同时方便割晒机的行走。通过在拖拉机的履带上设置有传送装置,实现将割下的水稻向后方输送,而打捆人则可以直接坐在机座上,完成水稻的打捆,其中,传送装置的动力是由拖拉机的动力轮通过变速箱提供的。
优选,所述连杆2设置有升降液压缸10;可以将割台进行提升或下降,以保证割台随地形上下浮动,避免割台插入土中。
进一步优选,所述履带和传输装置7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传输装置7的铁架,所述铁架为L型,所述铁架一条边的端部与拖拉机3的基架相连,另一条边与履带所在平面相平行;通过铁架的设置,实现对传输装置的支撑,提高水稻传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打捆割晒机,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在切割水稻的同时,可以完成打捆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水稻打捆割晒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种水稻打捆割晒机,该割晒机主要有具备切割功能的割台1和作为动力和操作系统履带式拖拉机3,其中,割台1通过连杆2与拖拉机的3的前端相连,且拖拉机3的动力输出箱通过传动轴9与割台1的动力输入箱相连,实现动力的输送。
其中,所述割台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割台支撑的支杆4,所述支杆4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轮5;
所述拖拉机3的履带上方设置有用于传输水稻的传输装置7,所述传输装置7的传动轮与变速箱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变速箱的输入端与拖拉机3的主动轮相连,所述拖拉机3的后方还设置有机座8,且机座8位于传输装置7的末端。
上述水稻打捆割晒机的使用过程具体如下:启动拖拉机,通过拖拉机为割台提供切割和向前运动的动力,完成水稻的切割,而切割后的水稻则通过割台进入传送装置上,而传送装置则由于拖拉机主动轮的带动进行水稻的向后输送,而坐在机座上的秋收工人则可以将输送到面前的水稻进行打捆,然后放到田间,完成水稻的收割和打捆工作。
为了方便割台进行提升或下降,以保证割台随地形上下浮动,避免割台插入土中,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连杆2上设置有升降液压缸10。
为了提高水稻传输的稳定性,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履带和传输装置7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传输装置7的铁架,所述铁架为L型,所述铁架一条边的端部与拖拉机3的基架相连,另一条边与履带所在平面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主要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中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民,未经王学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43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拨叉式襟翼舵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光电管识别卡片到位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