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9919.9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古显钦;镇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保险杠模具的顶出动力是液压油缸提供动力,因为产品结构和生产的需要保险杠模具基本上都是二次顶出结构的方式设计加工的。为了满足顶出平衡的要求。油缸设计都是按对称设计排布的,也就是说,油缸是按两两对称设计排布,那么模具的一次顶出就需要4个油缸。加一次顶出就需要再加4个油缸。这样一套保险杠模具的顶出系统就需要8个油缸。模具顶出时包括以下步骤,
a、两套油缸分别安装在两副顶针板上,第一次顶出的油缸借力点在底板上,第二次顶出的油缸借力点在第一次顶出的顶针板上。
b、当模具需要顶出时,第一次顶出的油缸控制系统接到开始供油信号,油路输入液压油,油缸开始顶出工作,两副顶针板一起向前运动。当油缸顶出到设定距离后,控制系统接受到停止供油信号。油路停止输油,控制系统并需要封锁此条油路,保证油路压力,使油缸不会后退,为第二次顶出做好准备。
c、第一次顶出完成后,第二次顶出的油缸控制系统接到开始供油信号,油路输入液压油,油缸开始顶出工作,顶针板向前运动。当油缸顶出到设定距离后,控制系统接受到停止供油信号,完成了第二次顶出。
d、顶针板回退时需要按反向顺序一一回位。
但是,8个油缸的总价格会过10万,这极大增大了模具的制作成本,同时在顶出时当第一次顶出行程到位后,液压系统需要封锁,不允许有漏油情况。而且只有当第一次顶出液压系统锁死后,低二次顶出系统才可以工作,模具回位时第二次出的顶针板需要先回到第一次顶出的顶针板上,然后和第一次顶出的顶针板锁到一起,然后跟着第一次顶出的顶针板一起回到起始状态,这就导致油缸的控制系统复杂,繁琐,从而使模具的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二次顶出机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下底板、与所述的下底板固定连接的型芯以及设置在下底板和型芯间的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受驱可上下移动且其上设置有一次顶针,所述的第二顶针板设置在第一顶针板上方且其上设置有二次顶针,在所述的第一顶针板上可旋转地设置有旋转块,所述的旋转块的内端位于第二顶针板下方且外端可与型芯相顶持以将第二顶针板顶起;在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间还设置有用以将两者拉近的弹簧机构。
所述的第一顶针板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顶出机构,在所述的第二顶针板两侧下方的第一顶针板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旋转块。
所述的顶出机构为油缸,所述的油缸缸体与第一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下底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的型芯和第二顶针板与旋转块接触处分别设置有加硬撞块。
所述的弹簧机构包括穿过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并且端部与第二顶针板固定连接的螺钉以及设置在螺钉螺母与第一顶针板间的弹簧。
所述的第一顶针板上形成有凹槽,所述的旋转块设置在凹槽处以利用凹槽为其动作提供空间,在所述的型芯下表面形成有可将第二顶针板或部分第二顶针板容纳其中的凹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顶针板驱动而第二顶针板与第一顶针板联动的方式,可以实现产品的二次顶出,整体机构简单稳定性高,且节省了二次顶出的驱动机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控制,使整体控制流畅,提高了顶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99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燃料熔铝炉
- 下一篇:混凝土输送缸内壁的淬火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