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泉水恒温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9900.4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8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兆新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泉 恒温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流动水体的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每年由温泉养生行业所创造的产值已达数千亿,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温泉产业的管理者们除了在宣传服务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外,如何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温泉水温,同时降低温泉水成本,往往需要利用换热器对温泉水加温和保温,换热器热媒来源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热水、蒸汽等,热媒温度从5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不等,在恒温器二次流量恒定的情况下,换热器二次出口水温有着巨大的差异。比如:一次热媒温度为90摄氏度,相对应的二次出水温度有可能达到70摄氏度,此时,如果70摄氏度的热水直接进入泡池,很可能将客人烫伤。因此需要在出水口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一般设定为40-48摄氏度。此时,循环泵入泡池的水温度,才能适宜人们保健、娱乐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温泉水恒温控制系统,解决泡池入水口水温无法准确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温泉水恒温控制系统,包括泡池、恒温水箱、循环泵、过滤器、消毒器,泡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恒温水箱的第一进水口,恒温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泵的进水口,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的进水口,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消毒器的进水口,消毒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泡池的进水口,泡池中设置有第一远程温度传感器,恒温水箱中设置有第二远程温度传感器,泡池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在消毒器出水口和恒温水箱第一进水口之间通过管路并联多个泡池,其中:还包括换热器、恒温泵和温控电动阀,换热器包括次级换热管路和初级换热管路,恒温水箱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次级换热管路的出水口,换热器次级换热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恒温泵的出水口,恒温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恒温水箱的出水口,换热器的初级换热管路串联在热媒介质循环管路中。
所述换热器次级换热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换热器的初级换热管路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温控电动阀。
本实用新型的温泉水恒温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泡池的水温需要,直接调节与泡池连接的恒温水箱的温度,使水温变化趋势变得平缓,温度变化可控,减少潜在的烫伤可能,避免造成公共伤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温泉水恒温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温泉水恒温控制系统包括泡池10、恒温水箱12、循环泵14、过滤器16、消毒器18,泡池10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恒温水箱12的第一进水口,恒温水箱1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泵14的进水口,循环泵1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16的进水口,过滤器16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消毒器18的进水口,消毒器18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泡池10的进水口,泡池10中设置有第一远程温度传感器20,恒温水箱12中设置有第二远程温度传感器22,泡池10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24。在消毒器18出水口和恒温水箱12第一进水口之间通过管路并联多个泡池10。
还包括换热器26、恒温泵28和温控电动阀30,换热器26包括次级换热管路和初级换热管路,恒温水箱12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换热器26次级换热管路的出水口,换热器26次级换热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恒温泵28的出水口,恒温泵28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恒温水箱12的出水口,换热器26的初级换热管路串联在热媒介质循环管路中。换热器26次级换热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电动阀24,换热器26的初级换热管路的进水口管路上设置温控电动阀30。
上位机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循环泵14、恒温泵28和各电动阀的启停状态,各远程温度传感器向上位机反馈温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兆新,未经张兆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99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