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大竖屏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8608.0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展汉;李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瑞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H04N7/015;G03B21/56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戴深峻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终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大竖屏。
背景技术
近年来,竖屏在商业机构、金融机构、公共事业、房产物业、娱乐场所等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其与宽屏显示器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以及对安装场所面积更宽松的要求等特征极大程度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显示终端设备。目前市场上的竖屏主要有液晶屏、LED显示屏、等离子屏等几种类型,单个屏幕的尺寸局限于70英寸,超过70英寸的竖屏均需要使用拼接技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需要关注的信息量急剧增加,小尺寸的竖屏已经无法满足各领域用户的需求,由多个液晶屏和等离子屏拼接成的大尺寸竖屏拼接缝太大,由LED显示屏拼接成的大尺寸竖屏由于像素点过于明显且画面光线刺眼不适宜近距离观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大竖屏。
本实用新型设有屏幕、框架、投影机、光学反射镜、HDMI信号切换器、桌面插座和解码器;所述投影机安装于框架右侧居中位置,以倾斜方式投射;所述光学反射镜安装在框架左侧居中位置,与投影光线形成适当角度;所述屏幕用弹簧悬挂于框架正面;在框架上相对于投影机正下方和正上方分别设有左散热孔和右散热孔,投影机散热时左散热孔和右散热孔自动形成空气对流;为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在左散热孔和右散热孔处分别安装有防尘布;HDMI信号切换器、桌面插座设在框架背面右下角,解码器设在框架左侧;所述桌面插座带有VGA、BNC、HDMI接口、两个电源接口、音频输出接口、USB接口且接口外置;HDMI信号切换器以解码器和桌面插座的HDMI接口为两个输入源,以投影机为信号输出源;为方便用户接线,投影机的其他输出接口及电源线、解码器电源线及USB数据接口连接至桌面插座。
所述屏幕可采用黑栅光学背投屏幕。
所述框架底座四个角可安装万向轮。
所述投影机可采用DLP超短焦投影机。
以DLP超短焦投影机为光源,经过一次反射,投射到屏幕上成像。
本实用新型无需拼接单个画面尺寸可以达到110英寸,画面色彩柔和,亮度均匀,视角大,观看距离远近皆宜,支持最高1080P全高清信号,支持包括VGA、BNC、分量、HDMI等模拟和数字信号接口,内置高清解码器可直接播放片源,功能丰富,操作便捷,底座设计有万向轮,支持多种信号源类型和分辨率输入,可根据需要自由移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内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屏幕1、框架2、投影机4、光学反射镜5、HDMI信号切换器6、桌面插座7和解码器8;所述投影机4安装于框架2右侧居中位置,以倾斜方式投射;所述光学反射镜5安装在框架2左侧居中位置,与投影光线形成适当角度;所述屏幕1用弹簧悬挂于框架2正面;在框架2上相对于投影机4正下方和正上方分别设有左散热孔9和右散热孔10,投影机4散热时左散热孔9和右散热孔10自动形成空气对流;为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在左散热孔9和右散热孔10处分别安装有防尘布;HDMI信号切换器6、桌面插座7设在框架2背面右下角,解码器8设在框架2左侧;所述桌面插座7带有VGA、BNC、HDMI接口、两个电源接口、音频输出接口、USB接口且接口外置;HDMI信号切换器6以解码器8和桌面插座7的HDMI接口为两个输入源,以投影机4为信号输出源;为方便用户接线,投影机4的其他输出接口及电源线、解码器8电源线及USB数据接口连接至桌面插座7。所述屏幕1采用黑栅光学背投屏幕。所述框架2底座四个角安装万向轮3。
所述投影机4采用DLP超短焦投影机。以DLP超短焦投影机4为光源,经过一次反射,投射到屏幕1上成像。用户通过遥控器操作HDMI信号切换器6或DLP超短焦投影机4切换需要显示的信号源,U盘或移动硬盘通过桌面插座7的USB接口使用内置的高清解码器8直接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瑞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瑞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6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插塞式连接器的接插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块式轨枕套管中心距检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