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削笔器进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8456.4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3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金响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乌市鼎邦文体用品厂 |
主分类号: | B43L23/04 | 分类号: | B43L2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邱积权 |
地址: | 32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削笔器进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削铅笔用的文具,尤其有关于一种在卷削铅笔过程中铅笔固定和输送稳定的削笔器进笔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进笔的铅笔卷削器一般包括一个具有一个进笔孔的外壳、一个容纳于外壳内并正对进笔孔的旋转刀片装置以及一个容纳于外壳内位于进笔孔和旋转刀片装置之间的铅笔定位输送装置。现有的的铅笔定位输送机构一般包括两个相对的夹笔转轮,每个夹笔转轮的中间部位形成有一个弧形收腰部位,通过两个弧形收腰部位形成对铅笔的加持。这种铅笔定位输送装置中,每个夹笔转轮与铅笔之间实际上是形成线接触。这样当铅笔进笔过程中受到径向的扰动力时,铅笔定位输送装置并不能很好地抵御这种扰动,从而造成铅笔的轻微移动,后果就是铅笔铅芯的折断。另外,线接触的摩擦力比较小,当铅笔受到较大的切向力时,就容易产生转动,这不但会进一步增加铅芯折断的危险,还会增加铅笔卷削的时间,降低铅笔卷削的品质,使卷削面不整齐。总之,这种现有的自动进笔铅笔卷削器的铅笔固定和输送并不稳定,并进而造成铅笔卷削品质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削笔器进笔装置,其具有能够稳定固定和输送铅笔的铅笔定位输送装置。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一种削笔器进笔装置,其包括一个可以固定到外壳上的支架,一个可以相对于支架转动的圆盘,圆盘具有一个中孔并在背对支架的一面的圆周上形成有数个间隔均匀的凸点。该进笔装置还包括两对轴承,两条分别可转动的架设于两对轴承之上的转轴,每条转轴的中间形成有一条环绕的凸棱,每条转轴上距离每条凸棱距离相等的地方各形成一条环绕的限位凸台,两条凸棱和四条限位凸台上面的最内侧点落在同一个圆周C上,在每条转轴上一条限位凸台与相邻轴承间都固设有一个齿轮,两个齿轮不在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来自六个点的夹持力可以稳定的固定铅笔,此时即使在进笔过程中偶尔产生径向干扰力,也会被六个点的夹持力抵消,而不会像传统进笔装置一样使铅笔发生抖动,从而发生短铅现象。另外,因为六点夹持,摩擦面积增大,夹持力也会增加,铅笔在卷削过程中不容易发生空转现象,从而减少了卷削的圈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削笔器进笔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削笔器进笔装置的一个俯视平面图。
图3是图2所示削笔器进笔装置的一个部分俯视平面图。以及,
图4a、4b、4c是图1所示削笔器进笔装置中的夹笔转轮部分分别卷削目前常见的三角形、圆形和六角形截面的铅笔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带有自动进笔功能的铅笔削笔器一般包括一个外壳,外壳上形成有一个进笔孔。外壳内固设有一个旋转刀片装置和一个位于进笔孔和旋转刀片装置之间的削笔器进笔装置。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削笔器进笔装置10包括一个可以固定到外壳上的支架11,一个可以相对于支架11转动的圆盘12,圆盘12具有一个中孔121并在背对支架11的一面的圆周上形成有数个间隔均匀的凸点122。在本实施例中,凸点122的数量为8个。削笔器进笔装置10还包括有两对轴承13、13’,两条分别可转动的架设于两对轴承13、13’之上的转轴14、14’,每条转轴14、14’的中间形成有一条环绕的凸棱15、15’,每条转轴14、14’上距离每条凸棱15、15’距离相等的地方各形成一条环绕的限位凸台16、16’,特别参考图2,两条凸棱15、15’和四条限位凸台16、16’上面的最内侧点落在同一个圆周C上。在每条转轴14、14’上一条限位凸台16、16’与相邻轴承13、13’之间都固设有一个齿轮17、17’,两个齿轮17、17’不在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乌市鼎邦文体用品厂,未经义乌市鼎邦文体用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84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翻边模具
- 下一篇:一种弹性吸音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