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和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7590.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佑二;中岛伸六;吉田有作;冈田干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F12/46 | 分类号: | A01F12/46;A01F12/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谷粒 结构 普通型 | ||
本申请是株式会社久保田于2013年03月08日提交的名称为“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申请号为201320105702.7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脱粒装置的上方配置集谷箱并具有将谷粒自所述脱粒装置向所述集谷箱搬送的仰送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储存结构的以往结构,存在如下结构:仰送装置由单一的仰送谷粒输送装置构成,该仰送谷粒输送装置配置成自脱粒装置(脱粒/分选部)的谷粒排出部朝向在集谷箱(谷粒箱)上部形成的供给口(谷粒投入口)在一直线上延伸出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6736号公报(图1、图3)
在将集谷箱配置在脱粒装置上方的结构中,容易进行在将脱粒装置和集谷箱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结构中因脱粒装置而被限制的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因自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向集谷箱的供给口在一直线上延伸出的仰送谷粒输送装置,使得集谷箱的大小、形状或供给口的形成部位等受到限制。因此,难以有效进行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另外,即便进行了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因集谷箱的形状、供给口的形成部位受到限制,在自供给口向集谷箱内供给谷粒时也容易产生死角,由此,容易导致集谷箱内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仰送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地进行集谷箱在宽度方向上的扩展而不会降低集谷箱内的谷粒填充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具有自脱粒装置向集谷箱搬送谷粒的仰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仰送装置具有自所述脱粒装置的谷粒排出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下侧搬送机构和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朝上地延伸出的上侧搬送机构,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和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任一方由通过环状转动带的转动来利用设在所述环状转动带上的多个搬送体仰送谷粒的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斗输送装置构成,另一方由通过跨设在其上下两端部的螺旋叶片的旋转来仰送谷粒的螺旋输送装置构成,所述环状转动带跨设在设于所述任一方的搬送机构的上下两端部的旋转体上。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由所述螺旋输送装置构成,在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搬送终端部,具有利用与所述螺旋叶片的一体旋转将仰送的谷粒抛投到所述集谷箱内部的抛投板。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由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构成,在以向所述谷粒排出部搬送谷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中的一次螺旋叶片的搬送终端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下端部侧的所述旋转体。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由所述板条式输送装置或所述斗输送装置构成,在以向所述谷粒排出部搬送谷粒的状态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中的一次螺旋叶片的搬送终端部,以一体旋转的状态配置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下端部侧的所述旋转体。
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的搬送终端部设有谷粒导向部,该谷粒导向部引导所述下侧搬送机构所仰送的谷粒而使该谷粒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搬送始端部流下。
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6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谷粒导向部由管道构成。
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及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处于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
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8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及所述上侧搬送机构的处于机体外侧的部位,配置有自所述下侧搬送机构向所述上侧搬送机构进行传动的传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75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分级旋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拼接组件及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