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4039.2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1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庆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E04D5/10;E04B1/66;B32B9/04;B32B11/04;B32B15/06;B32B17/02;B32B17/06;B32B17/10;B32B27/18;B3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3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烯烃 tpo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特别是涉及一种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在道路桥梁、屋顶或其它需要防水的建筑物的施工中,均需要预先铺制防水卷材。普通的防水卷材通常使用的沥青或者改性沥青制成,这种防水卷材具有不耐高温、易点燃、易燃烧的特点,对建筑物整体的防火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具有阻燃效果好、施工方便及施工无需明火作业的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包括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其特征在于: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的上表面依次设有复合玻纤毡防火层和金属反射层,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的下表面依次复合有阻燃自粘层和涂硅隔离层。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的主要原料是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聚烯烃TPO,在聚烯烃TPO中添加高效阻燃剂,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但是不够理想。复合玻纤毡防火层能够强化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的防火效果,而金属反射层可以起到反射热辐射,减低防水卷材表面温度,达到提高防火等级的作用。阻燃自粘层是由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自粘性改性沥青制成,其本身具有自粘性和阻燃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复合玻纤毡防火层和金属反射层之间设有第一阻燃粘合层。第一阻燃粘合层是由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其既可以粘合复合玻纤毡防火层和金属反射层,又可以强化防火阻燃效果。
作为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复合玻纤毡防火层自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纤毡层、第二阻燃粘合层和第二玻纤毡层。第二阻燃粘合层与第一阻燃粘合层均是由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玻纤毡不燃烧,对热的传导性差,既能够起到阻燃作用,又能隔离火焰,防止器下部的防水层燃烧,双层玻纤毡起到很好的强化防火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卷材具有符合环保要求、使用方便、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的优点,阻燃效果可达到离火自熄的功能,同时具有尺寸稳定性好、比重小、施工方便及施工无需明火作业等性能特点,适用于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和隧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包括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6,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6的上表面依次设有复合玻纤毡防火层和金属反射层1,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6的下表面依次复合有阻燃自粘层7和涂硅隔离层8。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6的主要原料是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聚烯烃TPO,在聚烯烃TPO中添加高效阻燃剂,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阻燃效果,但是不够理想。复合玻纤毡防火层能够强化阻燃聚烯烃TPO防水层的防火效果,而金属反射层1可以起到反射热辐射,减低防水卷材表面温度,达到提高防火等级的作用。阻燃自粘层7是由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自粘性改性沥青制成,其本身具有自粘性和阻燃性。
如附图所示,复合玻纤毡防火层和金属反射层1之间设有第一阻燃粘合层2。第一阻燃粘合层2是由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其既可以粘合复合玻纤毡防火层和金属反射层1,又可以强化防火阻燃效果。
如附图所示,复合玻纤毡防火层自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玻纤毡层3、第二阻燃粘合层4和第二玻纤毡层5。第二阻燃粘合层4与第一阻燃粘合层2均是由添加了高效阻燃剂的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玻纤毡不燃烧,对热的传导性差,既能够起到阻燃作用,又能隔离火焰,防止器下部的防水层燃烧,双层玻纤毡起到很好的强化防火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庆,未经王振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4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味止痢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铜排剪切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