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衰减通信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915.6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裴清春;甘露;王鹏;谢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衰减 通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衰减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导体在传输交流信号电流时,具有趋肤效应。当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导体周围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又会使导体内部生成新的感应电流(涡流),它与导体中心的信号电流方向相反,与导体表面的信号电流方向相同,这样,导体内部的信号电流被反向涡流抵消,电流减小,导体表面的信号电流与同向涡流相加,电流增大,这就是交流电流通过导体的趋肤现象,如图1所示。
随着信号频率的增高,感应电流增大,趋肤现象就越加明显,它使电流只集中在表面很小的截面流动,造成导体的有效电阻明显增加,使传输的信号电流在频率越高时信号电流衰减越大。
现有技术中,通信电缆,包括组成通信回路的2根均包覆有外绝缘层的导体,导体一般为单根金属导体或多根金属经绞合组成的导体。通信电缆传输信号时,由于电流的趋肤效应,信号电流仅在电缆导体表面很小的截面流动,同一截面的导体的有效传输电流的截面积很小,造成导体的有效电阻明显增加,从而使电缆信号电流大量变成焦耳热被浪费掉,造成电缆信号衰减大。现有通信电缆的导体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太合理,使电缆的信号传输性能差,例如:信号电缆内导体采用单线或多根经正规绞合的导体,导体有效使用面积较小,造成信号衰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电缆导体结构、有效增加电缆导体信号电流的传输表面积,提供一种具有传输信号电流衰减小、电缆导体柔软的低衰减通信电缆,该低衰减通信电缆可广泛用于0.3MHz以上信号电流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低衰减通信电缆,包括线芯束,绝缘导体束,线芯束包括绝缘线芯,线芯束表面包覆着外绝缘层,绝缘导体束表面包覆着护套层,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多根单线导体,单线导体表面包覆内绝缘层。
进一步地,内绝缘层通过在单线导体表面涂覆或者挤塑绝缘材料形成。
进一步地,内绝缘层的材料为聚乙烯。
进一步地,内绝缘层的材料为聚氨酯。
进一步地,内绝缘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进一步地,单线导体的根数为7根。
进一步地,单线导体的根数为12根。
进一步地,单线导体的根数为19根。
进一步地,单线导体材料为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根经涂覆、挤塑等方法生产的带绝缘层的单线导体,相应增加电缆导体的表面积,根据电流的趋肤效应原理,在相同频率时,由于信号电流的趋肤深度相同,增加电缆导体的表面积,就增大了传输信号电流的导体截面积,降低电缆在传输高频信号电流时的有效电阻,使电缆传输的信号电流衰减减小。
(2)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有效增加了通信电缆在传输信号时的有效表面积,从而减小通信电缆传输信号电流时的有效电阻,使电缆在传输高频信号时的信号电流衰减小,在相应衰减相同的情况下可增加电缆的传输距离,减小工程施工时信号放大器使用数量,方便工程施工和降低电缆的接头次数,从而降低工程的施工费用和增加电缆线路的安全使用性能;还可使电缆的结构相对柔软,减小电缆在施工时的劳动强度。
(3)本实用新型产品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信号电流趋肤效应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线芯束结构和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1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单线导体,2为内绝缘层,3为外绝缘层,4为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2、图3所示,低衰减通信电缆包括线芯束,绝缘导体束,线芯束包括多根绝缘线芯,线芯束表面包覆着外绝缘层3,绝缘导体束表面包覆着护套层4,单线导体1外表面包裹内绝缘层2形成绝缘线芯,多根绝缘线芯整齐排列形成线芯束。线芯束由7根单线导体1经正规绞合构成,单线导体1的材料为铜。内绝缘层2是经涂覆或挤塑等方法包覆在单线导体1表面的聚酰亚胺、聚氨酯、聚乙烯等绝缘材料层,电绝缘性能优良,介质损耗低。线芯束表面包裹外绝缘层3形成绝缘导体,多根绝缘导体整齐排列形成绝缘导体束,在绝缘导体束外表面包覆护套层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9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磷石膏+亚甲基二脲+生物菌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 下一篇:连体牵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