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444.9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4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胜;张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电缆 转角 保护性 敷设 滑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可用于电缆水平通道或竖直通道转角处的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
背景技术
在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大型工业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敷设大量大截面的电力电缆为生产设备提供电源。电缆通道通常设计成地下电缆隧道、地面电缆沟、电缆桥架通道、竖直电缆井等形式,但因为设备点位多、建筑结构复杂等因素,电缆通道通常存在大量水平拐角和垂直拐角的情况,因此敷设电缆时遇到转角的情况在所难免。由于敷设电缆时转角处容易对电缆保护层形成伤害,且因为转角处阻力增大,导致电缆敷设工作难度变大。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种类和型式的电缆敷设用滑轮组,这些滑轮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缆敷设过程中的问题,也起到了节省人力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滑轮组多为三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型式,不能完全满足不同转角处电缆敷设需要,而且这些滑轮组因为是开口的型式,在电缆敷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前后受力不均,导致电缆脱离滑轮组的情况。出现电缆脱离滑轮组后需要施工人员立即对故障点进行处理。如果电缆很长,前后指令不统一,这时对电缆有向前或向后的作用力,会对正在处理这个故障点的施工人员和电缆产生不可预知的事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实用新型一种工具,有效解决电缆通道转角处电缆敷设时遇到的一系列施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满足电缆水平通道或竖直通道转角处的电缆保护性敷设,并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多用途工具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四根条状龙骨组成的龙骨外架,并通过上下龙骨连接板,以及内外龙骨连接板连接牢固,所述的龙骨外架为L型拐角形状,并在拐角处设置有倒角,在龙骨外架内部,等距离依次安装有多个辊柱构成滑轮组,其中,每一对相邻辊柱,均成90度夹角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龙骨外架的底部龙骨之间,还安装有用于加强龙骨外架强度的龙骨底部内衬。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龙骨外架的顶部龙骨之间,还安装有用于盖紧电缆的上口压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龙骨外架的外部,还安装有便于在拐角进行安装的外伸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步骤:
1)在电缆敷设前,在电缆沟通道的拐角处,采用膨胀螺栓将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的龙骨外架固定在电缆沟壁上;
2)敷设电缆前,将待敷设的电缆一端穿过上口压板下方,而并不穿过辊柱,保证松开上口压板后可以直接将电缆取出,然后将上口压板盖上,用连接螺栓将其与龙骨外架进行连接;
3)进行电缆敷设;
4)待电缆敷设就位之后,将连接螺栓松开,打开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上口压板,将电缆拿出放置在相应电缆桥架上或电缆支架上;
5)完成电缆敷设后,取下多用途电缆转角保护性敷设滑轮组。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原理是,在拐角处安装敷设滑轮组,滑轮组采用多个等间距成90度夹角设置,可以使电缆在进行敷设时,受力贴紧在滑轮组上,并随滑轮组的转动而滑动,起到减少磨损的作用,由于滑轮组是成90度角度设置,因此可以进行X和Y两个方向的定位,防止电缆和龙骨摩擦产生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
1、实用性强,可克服电缆通道拐角处容易造成电缆保护层破坏和拐角处阻力大不易敷设的问题;
2、通过滑轮组的应用,可实现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通过滑轮组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避免电缆脱离滑轮组而产生事故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图1的D-D剖面图
图6为图1的E-E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通道内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拐角外使用示意图
图中:1、龙骨外架;2、龙骨底部内衬;3、横向辊柱;4、竖向辊柱;5、外伸连接板;6、上口压板;7、连接螺栓;8、上下龙骨连接板;9、内外龙骨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4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