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电极网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104.6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董鹏;王举亮;吴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H01L3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71006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电极网版。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收集并引出太阳能电池转换的电流,就需要在电池表面连接电极。
现在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把金属电极浆料(通常为银浆)按照一定的图形样式印在电池的正表面和背面,然后通过高温烧结使其固化为电极并和电池形成欧姆接触。
由于目前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普遍采用的是直通式背电极,即每条背电极连续地分布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因而使得背电极银浆的消耗量较大。由于银浆的成本较高,因而也造成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电极网版,以降低背电极银浆的消耗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电极网版,包括:
硅片;
若干条背电极,平行设置在所述硅片上,其中每条背电极沿其长度方向均分为若干段,每段之间的间距为5~8mm;每条背电极的两端距离硅片的边缘的距离为8~10mm,且每条背电极的宽度为2~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电极的数量为3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3条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49~54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条背电极沿其长度方向均分为4段,每段长度为27~3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段长度为29mm,每段之间的间距为7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条背电极的两端距离硅片的边缘的距离为9.5mm,且每条背电极的宽度为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3条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2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电极网版采用分段式设计,与现有的直通式背电极相比,能较大地降低背电极银浆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背电极网版,其具体包括3条背电极,每条背电极沿其长度方向均分为4段,因而能配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中使用的梅耶伯格子公司的Somont型串焊机,保证串焊机焊头和背电极的完美焊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背电极网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电极网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背电极网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电极网版包括硅片1,硅片1的表面平行设置有若干条背电极2,每条背电极2沿其长度方向均分为若干段,每段之间的间距为5~8mm;每条背电极2的两端距离硅片1的边缘的距离为8~10mm,且每条背电极2的宽度为2~4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电极网版为分段式设计,从而在丝网印刷时不需连续进行整条印刷,而只需将背电极银浆印刷在各分段上即可,从而大大节约了背电极银浆的使用量,并进一步节约了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背电极网板是基于156mm×156mm规格的单晶太阳能电池进行设计的,其在硅片1的表面平行设置有3条背电极2,每条背电极2沿其长向均分为4段,每段长度为29.0mm,分段间距为7.0mm,每条背电极2两端距离硅片1的边缘的距离为9.5mm,每条背电极2的宽度为3mm,三条背电极2之间的距离为52mm。本实施例之所以采用4段式的分段,是为了与梅耶伯格子公司的Somont型串焊机焊头实现完美焊接,使得串焊机焊头能完美的压在太阳能电池背电极2上面。其中,Somont型串焊机是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中使用的一种普遍的焊接工具。Somont型串焊机具有12个焊头,这12个焊头分成4组,每组包括3个焊头,每组焊头之间的距离为26mm,因此Somont型串焊机的焊头能完美的压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4段式背电极的上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1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连接器主体一体的DIN或面板地
- 下一篇:导电混凝土模块接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