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的快速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1006.2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庆文;吴祥昌;陈正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大洋水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6 | 分类号: | F16K11/06;F16K37/00;F16K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2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快速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的输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流体两个出口的快速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流体的输送领域,流道的流向通常都被设置为固定的,流体沿着该既定流向的流道进行输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当流体的性质发生改变时,需要及时阻止流体沿着原流道的方向继续流动,设置另外一条流道使得流体改变原流向而进入另外一条流道。在现有技术中,用来实现该功能的装置通常涉及的装置比较多,操作不方便,响应速度慢,检修维护比较麻烦。
以流体为水为例,水质通常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流道内的水质已经不适合与原流道系统中的其他水进行合并时,就需要关闭原流道而打开新的流道,以将水引入另一流道系统中。现有的此类装置通常操作繁琐、切换速度慢,当水质突然变化时,切换装置来不及完全打开,造成两种不同水质的水混参,从而发生事故。另外,现有的此类装置通常占地面积大,土建工作量大,投资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快速切换以及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流体的快速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体的快速切换装置,该快速切换装置包括:具有流体入口和第一、第二流体出口的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间隔壁,所述箱体内的空间通过所述间隔壁划分为流体流入区域和流体流出区域,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流体流入区域连通,所述第一、第二流体出口与所述流体流出区域连通;设置于所述间隔壁上的用于连通所述流体流入区域和所述流体流出区域的第一、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连通;以及设置于所述间隔壁上的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孔或第二孔的双孔启闭装置。
优选地,所述流体流出区域包括第一流体流出子区域和第二流体流出子区域,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流体流出子区域连通,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流体流出子区域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体流出子区域由渠限定,所述第二流体流出子区域由所述箱体和所述间隔壁限定。
优选地,所述双孔启闭装置包括通过框架连接的驱动杆和阀体,所述驱动杆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体与所述第一孔或第二孔配合。
优选地,所述框架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为铰链区。
优选地,所述间隔壁在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周缘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流体流入区域突伸出的凸缘。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两相对的内侧形成有用于所述阀体滑动的导轨。
优选地,所述框架的面对所述阀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框架硬密封止水面,所述阀体的面对所述框架的表面上相应地形成有阀体硬密封止水面。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迎水面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双孔启闭装置还包括楔紧装置,该楔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楔座和设置于阀体上的楔块。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控制箱。
优选地,所述快速切换装置包括超过两个的流体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孔分别是方孔或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流体的快速切换装置采用箱体集成式的结构,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而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通过该快速切换装置中的双孔启闭装置,可以快速地启闭本装置,一般根据管道的直径可以在10秒-25秒内实现切换,并且该双孔启闭装置可以手电两用,只要能够实现驱动杆的移动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切换装置的流体出口之间、连接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灵活多变,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另外,通过控制箱和液位计等,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切换装置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智能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体的快速切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流体的快速切换装置的双孔启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大洋水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大洋水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