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导牙槽骨再生的膜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0095.9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8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曾曙光;章锦才;薛国初;周磊;宋光保;方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曙光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A61C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2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牙槽骨 再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的牙科,具体涉及牙科器械,该器械可引导牙槽骨再生修复。
背景技术
牙槽骨发生改建的原因包括了慢性牙周炎、创伤(包括牙拔除)、肿瘤术后缺损、发育缺陷(如先天性牙槽嵴裂)、长期牙列缺失牙槽骨废用性萎缩、机械性压迫牙槽嵴、颞下颌关节疾病、及咬合早接触等。牙拔除术后常导致拔牙位点牙槽骨三维结构改变,牙槽嵴吸收主要表现在牙槽嵴垂直高度的降低和水平宽度减小。牙槽骨的形态及质量影响着后续修复种植治疗的方案、结果及远期疗效。对于牙槽骨量严重不足,临床上需采取有效的技术进行骨组织增量,保证后续缺失牙种植修复治疗顺利进行。
目前经典的骨增量手术方式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存在创伤大、易于吸收的缺点,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排斥、吸收与传播疾病的风险。膜引导骨再生术是在骨缺损区植入骨替代材料用屏障膜进行覆盖并固定以阻挡成纤维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维持成骨空间的一种骨再生技术,较骨移植具有微创的优势,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是目前解决牙槽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膜下成骨空间的维持是决定最终成骨量的决定因素,而成骨空间的维持要求膜在骨修复完成前能持久发挥其帐篷作用。其中所述的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有可吸收膜和不可吸收膜。可吸收膜存在价格昂贵、机械强度不足、降解速度难以与成骨速度相匹配等缺点,周围组织压力常导致膜塌陷,膜吸收过快常致使“帐篷效应”不足或丧失,常导致引导骨再生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可吸收膜有e-PTFE膜、钛膜。不可吸收膜屏障作用良好,但固位困难,常需要多个膜钉利用颊舌侧骨壁进行固位和支撑,需要二次手术翻瓣取出不可吸收膜及多个膜钉,损伤大,由于二次手术的创伤常导致新生的骨发生吸收。不可吸收膜e-PTFE膜还具有中度的细胞毒性,对于大的骨缺损需要以钛网为支架。(Dimitriou et al.The role of barrier membranes 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arge bonedefects:current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vidence.BMC Medicine2012,10:81)。钛膜生物相容性良好,但目前常规的钛膜无孔隙,在阻止成纤维细胞长入骨缺损区时也阻断了外周软组织的血供及营养,不利于成骨区早期的新生血管形成。并且,目前不可吸收膜所使用的固位钛钉较为短小,头部伸展面不够宽,对于骨缺损只能利用缺损周围的骨壁侧向固位钛膜,而牙槽嵴顶骨缺损区域的钛膜只能依靠其下方的植骨材料为支撑,这只是形成暂时的帐篷效应,随着牙槽嵴区植骨材料的吸收降解,颗粒状的植骨材料植入后还伴随着移位,牙槽嵴顶骨缺损区钛膜形成的帐篷逐渐塌陷,使牙槽嵴顶区域的成骨空间降低、缩窄,严重影响了牙槽嵴顶骨缺损区域的成骨的宽度与高度,尤其是目前引导骨再生技术常规的固定方法对于要增加牙槽嵴高度临床上仍然十分困难。膜的固定是膜引导骨再生手术中的重要环节,有研究结果证明,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10~20μm的活动度足以使可转化为成骨细胞的间质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38卷第4期第248~250页,刊登了邱立新等发表的题为《纯钛膜在种植外科中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的文章,文中公开了采用纯钛膜建立骨再生修复空间,并使用种植体及覆盖螺帽的方法固定钛膜,可防止膜移位及塌陷,同时保证移植碎骨块及血凝块的稳定,利于骨修复。但是,由于上述文献所公开的方案采用牙种植体作为纯钛膜所形成的“帐篷”内的支撑,因此存在下述不足:(1)牙种植体冠方肩台区无伸展平面,支撑的钛膜在嵴顶区空间仍然不足,(2)牙种植体与愈合帽的连接是通过愈合帽的螺丝杆旋入植体内连接。以其愈合帽螺杆穿孔钛膜来固定钛膜,由于钛膜下方是依靠骨替代材料支撑,钛膜易产生旋转并随着骨粉的移位与降解而下沉。(3)由于牙种植体就是假牙的牙根,直径相对较大,因此利用牙种植体来固定纯钛膜显然只适合缺损量较小的牙槽骨的再生修复手术,无法对那些唇舌两侧缺损量较大的牙槽骨进行再生修复。
此外,目前,对于牙槽骨量严重不足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牙槽骨增量后,植牙三维轴向要做到精确,就必须在计算机辅助下设计制作种植导板来引导种植床的三维轴向。种植导板的制作费用昂贵,周期长,限制了临床的应用。因此,对于牙槽骨量严重不足的植牙患者需要发明一种微创的可靠的引导骨再生并能简化后期牙种植手术的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导牙槽骨再生的膜钉系统,该系统既可为缺损的牙槽骨再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帐篷效应”),又可为后续植牙提供准确的导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曙光,未经曾曙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0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声波按摩牙刷
- 下一篇:一种不粘连双极电凝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