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9672.2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2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逐渐向三维曲面方向发展。市场上的长方形的显示区域过于呆板,已逐渐落后于手机软硬件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显示屏幕区域可变的手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包括:屏幕;感温油墨层,所述感温油墨层设在所述屏幕的下方;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设在所述感温油墨层的下方;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显示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通过在屏幕和液晶显示模组之间设有感温油墨层,使手机具有不同大小、形状、维度的屏幕显示区域,从而提高手机的多样化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还包括加热线圈组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包括多个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设在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下方,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工作。从而获得任意形状的透明或不透明的屏幕显示区域。
进一步地,手机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屏幕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屏幕上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运行。从而便于用户以手指触摸屏幕来操作手机。
更进一步地,手机还包括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光学传感器检测到的亮度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组件运行。从而手机在外界环境较暗时能自动扩大屏幕显示区域,提高用户阅读的亮度,进而提高手机的实用性。
具体地,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呈多行多列且均匀分布设置。从而便于形成不同形状的加热区域。
可选地,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多个加热线圈对平面状的感温油墨层均匀加热,便于控制加热线圈组件形成预定形状的加热区域,提高加热线圈组件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多个加热线圈排列在曲面上。从而使多个加热线圈对曲面状的感温油墨层均匀加热,便于控制加热线圈组件形成预定形状的加热区域,进一步提高加热线圈组件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屏幕为玻璃件、亚克利件或聚碳酸酯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屏幕、感温油墨层和液晶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屏幕、感温油墨层、液晶显示模组及加热热源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幕、感温油墨层、液晶显示模组及加热线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屏幕上的规则形状的屏幕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屏幕上的不规则形状的屏幕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曲面屏幕上的规则形状的屏幕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曲面屏幕上的不规则形状的屏幕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屏幕1、感温油墨层2、液晶显示模组3、加热热源4、加热线圈组件4a、
加热区域5、透明或不透明区域6、屏幕显示区域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9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管架自动进样装置
- 下一篇:垃圾暂存与卸料的料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