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复合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7651.7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5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忠;秦永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永志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复合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复合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的复合管连接方式分为四类:1)卡槽式铜管件;2)地埋墨铸铁沟槽管件;3)扩式管件;4)埋地承插管件。这四类连接方式各有利弊,但均具有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连接强度低、连接处易损坏和成本高等弱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施工简单,连接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能提高施工效率的多层复合管连接结构。
其技术方案是:多层复合管连接结构,所述复合管两两相接的金属管接头一端为金属管凸沿,另一连接端为与金属管凸沿相适配的金属管套口,所述金属管套口的内径与金属管凸沿的外径相适配,所述金属管套口的端部设有金属管套缩口,所述金属管套缩口压缩后径向缩径与金属管凸沿卡接。
所述金属管套缩口为金属管套口的延伸部。
所述复合管内部设有的内管层为非金属管或涂料层。
所述复合管外表面设有的外管层为非金属管、浸脂纤维缠绕层或涂料层。
所述金属管套口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连接非金属管或浸脂纤维缠绕层的接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施工简单,连接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能提高施工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多层复合管连接结构,所述复合管两两相接的金属管接头一端为金属管凸沿1,另一连接端为与金属管凸沿1相适配的金属管套口2,所述金属管套口2的内径与金属管凸沿1的外径相适配,所述金属管套口2的端部设有金属管套缩口3,所述金属管套缩口3压缩后径向缩径与金属管凸沿1卡接。
所述金属管套缩口3为金属管套口2的延伸部。
所述复合管内部设有的内管层4为非金属管或涂料层。
所述复合管外表面设有的外管层5为非金属管、浸脂纤维缠绕层或涂料层。
所述金属管套口2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连接非金属管或浸脂纤维缠绕层的接头6。通过接头6能提高管道连接处的承压能力。
连接步骤如下:
1)当内管层4为非金属管时,将内管层4用热熔或插接法连接:当内管层4为涂料层时,在压出金属管套缩口3后,用专用刷具在接头内壁涂刷涂料;
2)然后将金属管套口2套入金属管凸沿1上,然后通过专用工具冷压或热压形成金属管套缩口3,使金属管套缩口3与金属管凸沿1卡接,从而使金属管7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根据设计需要可在金属管凸沿1周围设置密封垫圈;
3)当外管层5为非金属管时,在连接处预套一同材料的接头6,并用热熔法使其填充外管层5、接头6与金属管套口2形成的空隙,并与外管层5熔接;当外管层5为涂料层时,金属管套缩口3形成后,按要求涂刷涂料;当外管层5为浸脂纤维缠绕层时,金属管套缩口3形成后,在连接处缠绕浸脂纤维后固化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施工简单,连接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永志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市永志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7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