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感应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6850.6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观军;柳永刚;钟明生;王文斌;侯纪波;李德华;麦佩龙;熊龙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47 | 分类号: | B23K3/04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频感应加热实施钎焊的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感应加热的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定律、集肤效应和热传导理论。感应加热时:加热电源将50HZ的工频电源转换成100HZ或者更高频率的高频电源。高频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圈通过带加热金属工件时,交变的磁力线穿透金属工件形成回路,在其横截面内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称为涡流,在焦耳定律原理作用下,工件迅速发热,进而达到加热实现钎焊的道理。感应线圈实现待加热工件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内产生感应电流,实现工件加热的关键部件。
传统普通感应线圈只能适应于简单“Ι型”工件的钎焊加热,因封闭式感应线圈无法快速进入复杂的管路组件焊接加热区域,无法对较为复杂的管路元件进行加热。
传统半开口感应加热装置对复杂管路件进行加热,能够快速进入复杂焊接金属工件的焊缝区域,但因传统半开口加热线圈未形成闭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焦耳定律、集肤效应和热传导理论可知,感应加热装置的开口侧因无感应线圈,在靠近开口侧金属工件表面的交变磁场密度及感应电流远低于非开口侧,金属工件表面的磁场及感应电流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导致出现开口侧温度低于非开口侧,易导致因局部感应加热温度不足而导致焊料无法熔化或熔化不充分而出现熔深不足或虚焊等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感应加热装置无法快速进入复杂的管路组件焊接加热区域、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感应加热均温性的感应加热装置。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用于加热金属工件,包括第一导体本体和第二导体本体。所述第一导体本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本体均为半开口状,所述第一导体本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本体合拢后形成用于包围被加热所述金属工件的环形腔体,所述第一导体本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本体串联。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完善。
所述半开口状为矩形的半开口状、半圆形的半开口状或半椭圆形的半开口状。
所述第一导体本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本体均镂空,使所述第一导体本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本体均形成两段以上并联连接的导电段。
所述导电段的一端设置有握持部。
所述握持部呈一字形,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导电段为一体。
所述握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握持部平行设置,每段所述导电段对应一个所述握持部。
所述第一导体本体的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第二导体本体的所述握持部之间设置电绝缘层。
所述电绝缘层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或陶瓷。
所述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一端的用于与高频感应电源输出端快速连接的连接头。
所述第一导体本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本体的大小、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加热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第一导体本体与第二导体本体相互合拢的方式对金属工件进行加热,能够快速进入复杂的管路组件焊接加热区域并对其快速加热,拓宽感应加热装置的适用范围;第一导体本体与第二导体本体相互合拢,保证被加热的金属工件表面温度一致,提升感应加热的均温性,使得金属工件受热均匀,确保金属工件焊缝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左视图;
图6为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右视图;
图7为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与金属工件配合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感应加热装置与金属工件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
1第一导体本体;11连接头;12导电段;13握持部;
2第二导体本体;3金属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加热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6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平行光学通信模块及此模块中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