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6084.3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娜;刘志勇;刘毅;董丽;刘修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353***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层 混凝土 覆盖 养护 体型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混凝土的浇筑、收面及养护是其重要施工内容。目前,大面积筏板基础或面层混凝土收面及养护采取的方法是:施工人员先用木抹子逐层抹面,在混凝土初凝后具有一定强度时,施工人员再用塑料薄膜进行覆改样护。现有方法的缺陷是抹面与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分两道工序进行,这样,工序多,施工工期长,且人工投入量大,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尤其,覆盖塑料薄膜时容易造成面层留下脚印等施工痕迹,降低表面观感质量。鉴于此,如何改进混凝土的收面、养护处理方法,达到简化工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木抹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从而达到简化工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包括木抹子,所述木抹子包括前倾的抹杆和连接在抹杆下端的抹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抹板的后方与其同平面并保有距离设置一与所述木抹子固定连接的随抹板抹面操作同时进行滚动覆盖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辊。
所述塑料薄膜辊由辊筒和卷绕其上的塑料薄膜构成,塑料薄膜辊通过穿过所述辊筒的轴架固定在所述抹杆上。
所述塑料薄膜辊的中心线与所述抹板后沿间的水平距离为600-8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由一个施工人员,通过一道工序即同时完成了传统施工中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的两道工序。尤其,平整好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不会造成面层留下脚印等施工痕迹。因而,达到简化工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木抹子,11抹杆,12抹板,2轴架,3塑料薄膜辊,31塑料薄膜,32辊筒,4铁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一种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包括木抹子1,所述木抹子1包括前倾的抹杆11和连接在抹杆下端的抹板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抹板12的后方与其同平面并保有距离设置一与所述木抹子固定连接的随抹板12抹面操作同时进行滚动覆盖塑料薄膜31的塑料薄膜辊3。
所述塑料薄膜3由辊筒32和卷绕其上的塑料薄膜31构成,塑料薄膜辊3通过穿过所述辊筒32的轴架2固定在所述抹杆11上。本例中,轴架2设置成由水平钢筋轴和两端一体连接的钢筋架梁形成的三角形钢筋轴架,并通过铁钉4固定到抹杆11上。
所述塑料薄膜辊3的中心线与所述板抹12后沿间的水平距离d为600-800mm。木抹子的抹杆11与抹板12板面间的前倾夹角θ为35-45°。
使用时,采用上述面层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养护一体型施工装置,施工人员在退行中一边用前部的木抹子1对混凝土表面的小裂缝进行修复,进一步修整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完成混凝土最后一道工序施工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同时,通过抹板12后面的塑料薄膜辊3的滚动在平整好的混凝土表面上覆盖塑料薄膜31进行养护,由于在退行操作中,平整好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不会造成面层留下脚印等施工痕迹。由此,由一个施工人员,通过一道工序即完成了传统施工中混凝土收面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的两道工序,达到简化工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混凝土面质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和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未经天津二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6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