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闪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9920.5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龙剑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34 | 分类号: | B60Q1/34;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闪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闪光器。
背景技术
闪光器是用于指明汽车行驶方向变化的闪光装置。由低电压开关电路,高电压开关电路,脉冲发生电路、二极放大双管输出电路和两组灯光指示电路组成。将其装在闪光器盒体内,通过它的控制能准确地指明汽车行驶方向,特别具备起自动保护作用的特点,在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时能自动停止闪光器和灯泡工作,驾驶员通过闪光器上装有的故障指示直观闪光器工作状况,能随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现有闪光器大多采用普通继电器作为控制开关,普通继电器使用铜、铁等金属较多,成本高,且触点容易打火,使闪光器可靠性较差且长期使用会使触点部分磨损,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寿命短。也有一些闪光器是采用晶体管来作为控制开关的,但是这样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使得晶体管出现故障,无法达到开关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寿命长的新型闪光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闪光器,包括控制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为光耦继电器和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光耦继电器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与发光电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光耦继电器来代替传统电路图的普通继电器,这样就不会出现继电器的触点磨损,就不容易出现故障,也不会出现触点打火,提高了闪光器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其大大提升了闪光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光耦继电器是通过电-光-电这样的形式来对电路产生作用的,内部之间没有电性连接,大大的增加了其抗干扰能力,不易出现因电磁干扰所引起的故障。这样也大大增加了闪光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所述控制电路设有至少一个可变电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路内部设有一个可变电阻,这样就可以利用可变电阻来对闪光器的闪动频率进行设定,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调出不同的闪动频率。
所述发光电路内设有发光二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光电路使用发光二极管,可以增加闪光器的寿命,而且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高但是工作时的电流十分小,使得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并且发光二极管的体积非常小,价格又实惠,大大减少了闪光器的体积和成本。
所述主控芯片为LT476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T4761是为汽车转向及报警信号闪光器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若与前后任一转向指示灯发生故障时,闪光频率立刻自动提高一倍,向司机报警,比一些使用晶体管来产生振荡的电路,要好很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R、电阻;Rs*、可变电阻;C、电容;LED、发光二极管;K1、光耦继电器;K2、单刀双掷开关;U、主控芯片;1、控制电路;2、发光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闪光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闪光器,包括控制电路1和发光电路2,所述控制电路1包括主控芯片U、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为光耦继电器K1和单刀双掷开关K2,所述光耦继电器K1与主控芯U片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K2与发光电路2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光耦继电器K1来代替传统电路图的普通继电器,这样就不会出现继电器的触点磨损,就不容易出现故障,也不会出现触点打火,提高了闪光器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其大大提升使用寿命,而且光耦继电器K1是通过电-光-电这样的形式来对电路产生作用的,内部之间没有电性连接,大大的增加了其抗干扰能力,不易出现因电磁干扰所引起的故障。这样也大大增加了闪光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所述控制电路1设有至少一个可变电阻Rs*。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路1内部设有一个可变电阻Rs*,这样就可以利用可变电阻Rs*来对闪光器的闪动频率进行设定,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调出不同的闪动频率。
所述发光电路2内设有发光二极管LED。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光电路2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增加闪光器的寿命,而且发光二极管LED的亮度高但是工作时的电流十分小,使得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并且发光二极管LED的体积非常小,价格又实惠,大大减少了闪光器的体积和成本。
所述主控芯片U为LT47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龙剑机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龙剑机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9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带底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碾米机的压砣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