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火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9775.0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4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龙剑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3/02 | 分类号: | F02P3/02;H01F3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点火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汽油发动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大功率、低油耗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点火装置已经不适应使用要求。点火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点火线圈和开关装置,提高点火线圈的能量,火花塞就能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这是点火装置适应现代发动机运行的基本条件。
目前市场上所拥有的点火线圈,其所用的开关装置一般都用三极管,但是三极管内部信号的传导方式均为电信号,容易出现电性故障,而且三极管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点火线圈的工作环境温度一般都比较高,所以三极管容易出现故障,失去开关的效果,假如使用电磁继电器来代替三极管,虽然能够克服容易出现故障的缺点,但是首先电磁继电器体积大,其次工作时发热量高,增加点火线圈的散热负担;另外点火线圈工作时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再加上发动机传导点火线圈上的热量,就会使得点火线圈的散热系统一时跟不上,让点火线圈出现一时的高温,最后烧毁点火线圈以及其附带的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寿命更久的一种点火线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火线圈,包括电源、线圈本体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源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线圈本体包括初级线圈和与火花塞连接的次级线圈,所述控制电路与初级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开关模块和测量线圈本体温度的热传感模块,所述热传感模块和开关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光耦继电器和控制开关,所述光耦继电器与初级线圈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动汽车时,控制开关闭合,由于电源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内部开始通电,主控模块开始工作,由于主控模块与开关模块电连接,因此开关模块受到主控模块的控制,而开关模块包括光耦继电器和控制开关,光耦继电器又于初级线圈电连接,所以初级线圈是否通电受到光耦继电器的控制,这样主控模块就可以控制初级线圈是否通电,同时热传感模块与主控模块电连接,就可以达到根据目前情况来给初级线圈是否通电,如果温度太高便不给初级线圈通电;光耦继电器内部的转换方式为电——光——电模式,不容易出现电性故障,受温度的影响小,大大的增加了整个点火线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传感模块内部元件为热敏电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敏电阻是开发早、种类多、发展较成熟的敏感元器件.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大多为负温度系数,即阻值随温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变化会造成大的阻值改变,因此它是最灵敏的温度传感器,而且热敏电阻体积小、价格便宜,减少了整个热传感模块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级线圈相对的火花塞一端设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次级线圈与火花塞之间设有弹簧,这样就不容易出现次级线圈与火花塞之间的连接断裂,使得整个点火线圈损坏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线圈本体上设有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圈本体上设有散热片,由于点火线圈使用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散热片可以及时的将热量排放出去,免得点火线圈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点火线圈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点火线圈的剖视图。
图中: 1、线圈本体;2、控制电路;11、初级线圈;12、次级线圈;3、火花塞;21、主控模块;22、开关模块;23、热传感模块;4、弹簧;5、散热片;E、电源;U、光耦继电器;K、控制开关;RT、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点火线圈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点火线圈,包括电源E、线圈本体1和控制电路2,所述电源E与控制电路2电连接,所述线圈本体1包括初级线圈11和与火花塞3连接的次级线圈12,所述控制电路2与初级线圈11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主控模块21、开关模块22和测量线圈本体1温度的热传感模块23,所述热传感模块23和开关模块22均与主控模块21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22包括光耦继电器U和控制开关K,所述光耦继电器U与初级线圈1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龙剑机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龙剑机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9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芯板用玻璃棉传送带
- 下一篇:一种大螺距螺旋溜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