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助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8152.1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友明;龚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友明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助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助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部分的中风病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需要进行一些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锻炼行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目前为了防止在行走锻炼过程中患者的摔倒,通常都需要一个护理人员陪同,这样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增加了护理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助行器,该安全助行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无需患者在行走锻炼时护理人员的陪同,大大方便了患者的行走锻炼。
本实用新型安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腿部安装有至少三个脚轮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与空气定压器相连通的接口以保证整个支撑框架空心腔体内的常压,脚轮的支架上方设有伸入支撑框架腿部体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上端设有可在所述支撑框架腿部空心腔体内滑移的活塞;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支撑在使用者腰部或臀部的绑带,在支撑框架腿部设有刹车杆,所述刹车杆最下端位置低于或平齐于压缩状态的脚轮底端,而刹车杆最下端位置高于伸展状态脚轮的底端。
上述支撑框架由两组独立的框形边架和支撑在两框形边架之间的支撑管件构成,所述每组框形边架的腿部分别安装有两脚轮,所述框形边架由一整根的不漏气的空心管件弯制而成,管件两端头即形成了支撑框架的腿部。
上述空气定压器通过一总管连接两支管后接入接口,以实现整个支撑框架空心腔体内的常压。
上述空气定压器的空气压力输出可调,其输出空气压力的调节范围在0.1-2.5千克/平方厘米2之间。
上述刹车杆一端铰接在支撑框架腿部上,另一端设有软垫,在所述脚轮的支架上设有以利刹车杆导向滑动的导槽。
上述支撑框架腿部上位于刹车杆的相对侧设有短杆,所述短杆上设有两凸销,所述刹车杆上铰接有一扣片,所述扣片上设有可扣入凸销的孔槽。
上述支撑框架腿部安装有气缸,活塞及推杆在该气缸内滑动,刹车杆也安装在该气缸下端部。
上述所述支撑框架由两组独立的呈“几”字形铝制框形边架和支撑在两框形边架之间的铝制支撑管件构成,所述框形边架由一整根的不漏气的空心管件弯制而成,管件两端头即形成了支撑框架的腿部,在每组框形边架的腿部分别无缝焊接有气缸,在气缸下部体内设有活塞和推杆,推杆下端连接有脚轮。
上述支撑管件端部具有槽孔,所述框形边架上部和下部对应设有凸起件以与槽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安全助行器的组装及使用方法,安装时,首先先在两组铝制框形边架之间固定好两支撑管件,在接口处接入空气定压器及其输气管件;使用时,使用者在其腰部或臀部绑好绑带,使用者移入支撑框架的中心位置,把绑带另外一头连接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此时即可使用,使用者双手支撑在支撑框架的上部,通过双手和双腿的挪动,实现使用者的行走锻炼,由于框形边架及气缸体内充满了压缩空气,使得其推动活塞和推杆,推杆支撑支撑脚轮,支撑脚轮处于伸展状态,四个支撑脚轮可支撑人体0-50%的体重,在使用者锻炼行走时,正常状态下,使用者脚部支撑了大部分的体重(占体重的60-80%),使用者手部作用在助行器上的力约为0-50%的体重,此时,虽然脚轮连接的推杆和活塞虽然有被压缩,当压缩量不大,刹车杆最下端位置高于该状态的脚轮底端,脚轮可正常滚动;当使用者腿部力量不够形成蹲地姿势时,使用者通过绑带使整个体重作用在助行器上,此时,框形边架及气缸体内的空气给活塞、推杆及脚轮的推力小于使用者体重,脚轮处于被压缩状态,刹车杆最下端位置低于或平齐于压缩状态的脚轮底端,即刹车杆最下端与底面接触,助行器即无法滑动。
本实用新型安全助行器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只需有护理人员帮助绑好并固定好绑带后,使用者即可自我进行行走锻炼,无需要另外人员陪同,大大方便了使用,也减少了护理开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其中拆除了绑带);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腿部的脚轮处于伸展状态的剖面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腿部的脚轮处于压缩状态的剖面放大图;
图5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6是图3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友明,未经胡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8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机翼静力试验用发动机替代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有智能控制系统的移动子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