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蓄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7078.1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4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F3/00 | 分类号: | F24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蓄能 系统 | ||
1.管道蓄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源、供冷泵、供水总管、供水分管、回水分管和回水总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端与回水总管连通、上端与回水分管连通的蓄能立管和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进水口与蓄能立管下端连通的释能泵;
蓄能立管的下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蓄能立管的上端设置有检测其内水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蓄能立管的下端和供水分管之间通过第一阀门连通,连通蓄能立管下端和释能泵进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回水分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立管至少为两根,各蓄能立管的下端通过释能总管连通,各蓄能立管的下端又通过释能总管和释能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阀口通过水管接在蓄能立管下端、另一端阀口通过水管接在供水分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立管至少为两根,各蓄能立管的下端通过释能总管连通,各蓄能立管的下端又通过释能总管和释能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阀口通过水管接在释能总管上、另一端通过水管接在供水总管上;所述释能泵的出口上连接有第四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源和供热泵,热源的出水口和供热泵的进水口连通,供热泵的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所述热源的进水口和回水总管连通;
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过第六阀门连通;
连通供水总管和释能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释能泵的出水口还通过第八阀门和蓄能立管下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源和供热泵,热源的出水口和供热泵的进水口连通,供热泵的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所述热源的进水口和回水总管连通;
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过第六阀门连通;
连通供水总管和释能泵出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九阀门,所述释能泵的出水口通过第十阀门和释能总管连通,所述释能泵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一阀门和回水总管连通,且连通释能泵的进水口和释能总管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十二阀门;
所述蓄能立管的下端和回水分管之间通过第十三阀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源和供热泵,热源的出水口和供热泵的进水口连通,供热泵的出水口与供水总管连通,所述热源的进水口和回水总管连通;
所述供水分管和蓄能立管上端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所述蓄能立管上端和回水分管通过第六阀门连通;
所述释能泵的出水口通过第十阀门和释能总管连通,所述释能泵的进水口通过第十一阀门和回水总管连通,且连通释能泵的进水口和释能总管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十二阀门;
所述蓄能立管的下端和回水分管之间通过第十三阀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未经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70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器内胆泡沫固定座
- 下一篇:一种二次风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