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UV系列可换式滤光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512.4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4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董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2B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v 系列 可换式 滤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V系列可换式滤光盘。
背景技术:
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原理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吸收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通常利用棱镜或光栅分光来取得单色光,使单色光连续地依次通过溶液,并测得该溶液对每一波长的吸收,最后用硅光电池接收被吸收的光信号,并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光信号转化成量化的吸光度值T%和图谱曲线反映在液晶屏上或PC机上。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分析,便可判断分析对象的物质结构及化学成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药品、生化、冶金、轻工业、纺织、材料、环保、医学化验、教育等行业,是分析试验行业中重要的质量控制仪器之一,是常规实验室的必备仪器。
图1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路系统图,从图1可看出,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路系统主要由光源100、单色器200、样品室300、检测放大控制系统400四大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工作流程是:如图1,钨灯1发出的白光(波长为250-2000nm)通过切换镜2改变方向而打在反射镜4上,经反射镜4汇聚成像(矩形光斑)到进狭缝5上;或者是氘灯(3)发出的粉红色光(波长为185-400nm),由于此时程序控制使切换镜2抬起,所以就直接打在反射镜4上,经反射镜4汇聚成像(圆形光斑)到进狭缝5上。经进狭缝5向前的光被平面反射镜6反射到准直镜7上。准直镜7又将光反射到紫外光栅8上,由于紫外光栅8有色散功能,经紫外光栅8反射出的光就是由单色光按波长大小顺序排列的单色光谱带。光谱带又照在准直镜7上,由于入射角已发生变化,照在准直镜7的部分单色光被反射到滤光片9,经滤光片9过滤的光又照在出狭缝10上,由于出狭缝10上的透光缝很小,所以只有很窄的光谱带(或叫特定波长)的光,经透镜Ⅰ11汇聚后射向样品12溶液内,特定波长的光经样品12溶液吸收后,经透镜Ⅱ13汇聚最后落在检测放大控制系统400的光电池14上,至此光路系统工作完毕。
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度是由紫外光栅8和滤光片9共同决定的。紫外光栅8能将复合光(白光)分解成按波长大小顺序排列的单色光谱带,可是由于紫外光栅8的光谱中存在着级次之间的光谱重迭问题,故要采用滤光片9来消除光谱重迭问题。滤光片9有很多种,有红的、黑的、紫的、蓝的、橙的等等。滤光片9的选用和打在滤光片9上面光的波长是对应的。红色的光就要选用红色的滤光片,不然想要的光被滤掉了,不想要的光反而被漏出去了。按光学设计要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滤光片9和波长有如此对应关系:①190nm~340nm空档;②340nm~370nm黑片;③370nm~450nm紫+兰片;④450nm~585nm兰+灰片;⑤585nm~850nm橙+灰片;⑥850nm~1100nm红+灰片。由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在190nm~1100nm,所以要有多种滤光片9,它们被组装成一个如图3(b)所示的滤光盘21。该滤光盘21安装在滤光盘电机24的轴上,如图2所示,并用M2.5盘头螺钉锁紧。滤光盘21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一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打开电源后,仪器就进行内存检查、初始化打印机、初始化串行口、启动实时多任务核心系统,接着开始定位光源100、定位滤光盘21,此时滤光盘电机24驱动滤光盘21逆时针转动,当滤光盘21上的定位片22正好转到定位光耦23正前方,定位光耦23发出的光信号被定位片22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触发定位光耦23产生关断信号,切断电机24电源,使其停止转动,并保持位置不动。此位置就是滤光盘21的初始定位。由于滤光盘21上的各滤光片9位置相对固定,在软件上将滤光盘电机24转动的相对角度和仪器所选的波长建立对应关系(即:①190nm~340nm空档;②340nm~370nm黑片;③370nm~450nm紫+兰片;④450nm~585nm兰+灰片;⑤585nm~850nm橙+灰片;⑥850nm~1100nm红+灰片),当仪器选定某一波长后,电机只要转相对的角度就可以选定需要的滤光片9至光路中,请参见图1。
如图3(a)所示,滤光盘21结构组成主要有:转盘33、定位片22、黑片26、蓝片27、紫片28、灰片一29、灰片二30、橙片31、红片32。组装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