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C头自动化装配检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5540.4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9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友仁;刘庆文;陈柳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恒晋镒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 自动化 装配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DC头的管体与插针装配及检测的DC头自动化装配检测机。
背景技术
生产自动化一直是各生产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微小零件的大批量加工。
自动化生产、装配与传统人工生产相比较,具备有高效、工作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而DC头作为一种需要数量极大的数码、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配件,其在管体与插针的装配环节中,因现在市场上无相关能实现该步的自动化装配机,故而,仅能依靠人手装配。但,DC头本身体积较小,其外管与插针均为微体积零件,人手使用冲压设备将两者压固为一体时,工作量大,且易出错,良品率低,装配出错后会造成该DC头的报废,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更不利于质量的管控,无法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质量管控的需要。
同时,因DC头作为一种直流电源导电端子,其对使用DC头作为供电端子的数码、电子、电器等体设备的正常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电性性能不良,耐压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且未及时发现的话,流入后期加工对主设备的工作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因耐压不达标,造成正、负极击穿、短路甚至起火,对设备的使用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隐患,故而现有的DC头装配后,一般会使用人工操作对其正、负极进行耐压测试,以检测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剔出不达标的不良品,保证DC头使用安全。
但DC头因为的供货数量极大,一般其供货基数以万为单位,故而,现有依靠人手使用耐压测试设备进行检测的工作量极大,需要多个检测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检测成本高,同时因为检测人员疲劳、分心、误操作或是读数不准等人工检测必然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其检测后的DC头也常有不良品的存在,不能很好的达到检测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DC头的管体与插针自动化装配并在装配完成后检测并可剔除耐压不良DC头的自动化装配检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DC头自动化装配检测机,包括有机体、第一排序送料装置、第二排序送料装置、加工机构、检测机构、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排序送料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盘及第一送料轨;
所述第二排序送料装置包括第二振动盘及第二送料轨;
所述加工机构包括有夹送机构、预插机构、紧插机构;
所述夹送机构包括有导杆、滑块、上夹板、下导板、水平汽缸、升降气缸;
导杆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机体上表面上;
所述滑块与导杆滑动配合,滑块可沿导杆滑动;
所述水平汽缸安装在支撑板上,其主轴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滑块上安装升降气缸;
所述升降气缸的主轴垂直向下伸出;
所述升降气缸的主轴与上夹板配合连接;
所述上夹板下端开有多个呈弧形的卡料口;
所述下导板位于上夹板正下方,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上表面;
所述下导板上设有导料槽与上夹板对应配合;
所述导料槽一端与第一送料轨连通;
所述预插机构固定安装有机体上表面;
所述预插机构与夹送机构配合;
所述预插机构包括有预插气缸、母座、预插插杆;
所述母座上开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的槽道与第二送料轨连通;
所述预插插杆水平插入定位槽中;
所述所述预插气缸固定安装在机体台面上,其主轴与所述预插插杆连接配合,带动预插插杆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紧插机构安装在机体台面上与预插机构相邻;
所述紧插机构与所述夹送机构配合;
所述紧插机构包括紧插气缸、紧插插杆;
所述紧插气缸固定安装在机体台面上,其主轴与所述紧插插杆连接配合,带动紧插插杆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紧插插杆插入所述导料槽中;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上探针组、下探针组、耐压测试仪、推料气缸、推料杆;
所述上探针组下下探针组均由多个可弹性伸缩复位的探针组成;
所述上探针组固定安装在上压板上,位于上压板与紧插机构配合处;
所述下探针组安装在下导板下,位于上探针组正下方,其探针露出导料槽;
所述耐压测试仪安装在机体内,其测试输出端分别通过线缆与上探针组、下探针组配合;
所述耐压测试仪还通过线缆与安装在机体上的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安装在机体上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恒晋镒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恒晋镒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5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外壳内注有塑料件的电热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碱性电池的正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