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曲面抛光电解腐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5392.6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薛欢;邝兰翔;彭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3/16 | 分类号: | C25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面 抛光 电解 腐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抛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面抛光电解腐蚀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金属表面微观凸点在特定电解液中和适当电流密度下,首先发生阳极溶解的原理进行抛光的一种电解加工,又称电抛光,英文简称ECP。这种加工方法是,法国的P.A.雅克于1931年发明的,不久之后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电解抛光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表面加工技术,获得试样的表面粗糙度低,光亮度高,常用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试试样的最终处理。另外,在利用X射线进行残余应力测试前,也需要利用电解抛光技术来处理试样被测位置。
电解抛光的工作原理为工件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用铅﹑不锈钢等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电材料作为阴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两者相距一定距离浸入电解液(一般以硫酸﹑磷酸为基本成分)中,在一定温度﹑电压和电流密度(一般低于1安/厘米2)下,通电一定时间(一般为几十秒到几分),工件表面上的微小凸起部分便首先溶解,而逐渐变成平滑光亮的表面。
电解抛光的特点是:1、抛光的表面不会产生变质层,无附加应力,并可去除或减小原有的应力层;2、对难于用机械抛光的硬质材料﹑软质材料以及薄壁﹑形状复杂﹑细小的零件和制品都能加工;3、抛光时间短,而且可以多件同时抛光,生产效率高;4、电解抛光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与原始表面粗糙度有关,一般可提高两级。但由于电解液的通用性差,使用寿命短和强腐蚀性等缺点,电解抛光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电解抛光主要用于表面粗糙度小的金属制品和零件,如反射镜﹑不锈钢餐具﹑装饰品﹑注射针﹑弹簧﹑叶片和不锈钢管等,还可用于某些模具(如胶木模和玻璃模等)和金相磨片的抛光。
电解抛光作为一种试样表面处理的加工技术,其应用相当广泛。电解抛光技术与机械加工方法相比,没有切削力和切削热,不易产生变形层;与激光、线切割等方法相比,不易产生因高温引起的重铸层,相反,该方法可以消除其他加工技术产生的表面应力层和变形层,可获得粗糙度低、光亮度高的材料表面。因此,电解抛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对表面要求较高的研究和生产中。然而,被加工试样形态各异,且部分试样有不规则曲面,或内凹面需要进行电解处理。普通的电解抛光机所配备的抛光枪在电解抛光有不规则曲面的试样,在有遮挡情况下,无法保持枪头垂直于试样曲面表面,进而无法有效电解腐蚀。而且对于不同曲面点位,需要反复调整枪体角度进行整个电解抛光过程,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复杂曲面腐蚀抛光的曲面抛光电解腐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面抛光电解腐蚀装置包括机体、蓄水装置、直流电源、水循环泵机、可向外延伸的皱褶状枪头及主枪体;所述蓄水装置、直流电源及水循环泵机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蓄水装置通过所述水循环泵机与所述主枪体连接;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主枪体连接;所述可向外延伸的皱褶状枪头放置在所述主枪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可向外延伸的皱褶状枪头的外壁为褶皱状,底端为圆柱状平口。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装置为水箱;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出水口及入水口;所述出水口放置在所述箱体的下端;所述入水口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泵上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水循环泵机连接,一端与所述主枪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水循环泵机连接,一端与所述主枪体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枪体上放置有阴极接口及阳极接口;所述阴极接口与所述直流电源负极连接;所述阳极接口与所述直流电源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抛光电解腐蚀枪在水循环泵机的作用下,将蓄水装置中的电解液输送到可向外延伸的皱褶状枪头中,将可向外延伸的皱褶状枪头对准工件被腐蚀曲面壁,打开直流电源与水循环泵,对需要腐蚀的复杂曲面的工件进行电解抛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电解腐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向延伸的皱褶状枪头应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可向延伸的皱褶状枪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可向延伸的皱褶状枪头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5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纳米纤维组合体的静电纺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铁口设备隔热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