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9095.0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2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国纬;吴东政 |
主分类号: | H05B3/62 | 分类号: | H05B3/62;H05B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热炉,特别是一种使用发热电阻浆料烧结体作为加热元件的电热炉。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热炉的发热元件通常为导电膜、电热圈或电热扁线制成。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201548号的电热炉,是采用电热圈作为加热元件;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585380号的电热式加热盒则是采用电热扁线作为加热元件;以及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开第TW201028623号的电热炉,采用导电膜做为加热元件。
然而,采用导电膜或电热扁线做为发热元件的电热炉,导电膜与电热扁线的加热效率为固定,要依照需求提高加热效率并不易实施,因此要如何提高电热炉的加热效率乃是所属技术领域人士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以发热电阻浆料制造而成的热电阻以及隔热装置组合而成的电热系统的电热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佳加热效率的电热炉。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温度可达摄氏40到500度的电热炉。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炉,包括:一电热炉本体,具有一第一高度,电热炉本体靠近中央处具有一呈下凹状的内部容置空间;一电热炉本体,具有一第一高度,该电热炉本体内部中央处具有一呈下凹状的内部容置空间;
一温度控制系统,设置于该内部容置空间中,透过该电热炉本体与一外部电源构成电性连接,用以控制该电热炉的温度;以及
一电热系统,与该温度控制系统构成电性连接,并提供一热能,该电热系统具有:
一基板,具有耐热绝缘性质,覆盖于该内部容置空间上,且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背对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温度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一热电阻,由一发热电阻浆料根据一图案形成于该第二表面,该热电阻具有:
一图案电路,至少为双回路,由一厚膜电阻所构成;以及
至少二电极端,所述电极端与该温度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一隔热装置,具有一第二高度,固定于该内部容置空间,其与该热电阻接触,该隔热装置包含:
一隔热体,是一凹型体,且凹型体具有一内缘与一外缘,具有阻绝向下的辐射热的性质,其与该热电阻接触,该凹型体的顶面与该图案电路的轮廓相同,且该热电阻的该图案电路周边与该内缘切齐,且该电极端周边与该外缘切齐,该隔热体的该内缘与该外缘之间具有一组沟槽,所述沟槽具有一第一宽度;
一测温器,固定于该隔热体中央,与该温度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及
一组电性连接端子,容置于所述沟槽中,并夹置于该隔热体与该热电阻之间,提供该热电阻的电极端与该温度控制系统之间的该电性连接,各电性连接端子具有一扁平面端及一导线连接端,该扁平面端,具有一第二宽度,为导电材质,与该热电阻的电极端接触,该导线连接端与该温度控制系统产生电性连接。
其中,该图案的图案轮廓为圆形及矩形其中之一。
其中,该隔热体的该凹型体为圆柱体及矩型体其中之一。
其中,该第二高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高度。
其中,该隔热装置进一步具有一弹性体以及一底座,该底座固定于该内部容置空间中,该弹性体位于该隔热体的下方及该底座的上方,具有一上端与一下端,该上端固定于该隔热体上,该下端固定于该底座,提供该隔热装置具有一弹性,当该基板覆盖于该内部容置空间上时,该弹性体被压缩。
其中,该导线连接端进一步被一固定装置固定在该隔热体边缘。
其中,该第一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宽度。
其中,该基板的材质是一材质选自由微晶玻璃、氧化铝、不锈钢、陶瓷及石英所组成的群组。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炉可以做成家用、实验室或工业用电热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炉具有下列优点:1.提供一具有较佳加热效率的电热炉,加热效率可根据热电阻回路数目增加而增加;2.加热温度范围广的电热炉,温度范围可为摄氏40到600度,最佳温度范围摄氏为40到500度;3.可应用为家用、实验室或工业用电热炉。
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A是一示意图,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热炉的整体。
图1B是一爆炸图,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热炉的各部元件。
图1C是一示意图,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热炉基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国纬;吴东政,未经范国纬;吴东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9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